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甲字的由来故事

甲字的由来故事

甲字的由来故事

“甲”字,甲乙丙丁的“甲”从古文字来看有好几种写法,也可能有好几种意义。

从现在楷体字的“甲”来看,很像简化了的“龟”字的变形,龟没有了头,尾巴也不偏了,简单直接地强调了龟甲的部分。

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不完全是龟甲,也可能是指的龟甲上头的裂纹。也有人认为是指的土地开裂或种子开裂,种子的外皮为甲还有的说是盾牌,一竖一横撑开外面所蒙的一层皮,等等。

“甲”的字形演变

我们看小篆,上面画了个宝盖,就像种子外面的硬壳,下面是种子在发芽生长。总而言之,不管“甲”是什么,它都有一个特点:硬壳。

所以带硬壳的东西往往叫甲,比方说,给汽车加个硬壳就是装上甲了,装甲车我们的手脚经常做活,皮肉比较软容易碰疼,所以在外面长了一层较硬的角质,指甲。

带甲的东西是硬的,那么古代作战为了防止刀枪刺伤,士兵在身体上穿一些比较硬的兽皮,或者铁皮。

戴在头上的叫盔,穿在身上的叫就甲,就跟龟身上背的那个壳一样,所以我们叫盔甲。

这个甲的本意就是指物体外面的一层较硬的表面。此外,中国文化中“甲”往往还有第一或好的意思,那这跟它甲壳的本意会有联系吗

人们要接触一样东西时,往往不是先接触到里头,而是先接触它的表面,它最外面、最上的一层,就是甲的部分。所以古人在排顺序时,就把“甲”排成了第一个的位置,放在最前边。

“甲乙丙丁”的顺序概念是从这样一个意义衍生来的。古人并不是单纯地随便拿个字排顺序,每个字是有它背后原因的,从实际生活而来。

甲骨文中,“甲”的最初形象像纵横交错的握柄。因为商周时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以蔽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作战时,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后来,“甲”的字形发生变化,像可握持的硬牌。

金文中“甲”承继了甲骨文的字形,仍是封闭结构。篆文将半开放的挡牌写成了“人”,表示铠甲穿在人身上,是护身铠衣。

古人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原始的整片皮甲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用绳编联成甲。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防护身躯的部位加大,功能日益完备,能有效抵御冷兵器。火器出现后,铠甲趋于衰落。20世纪初,清朝编练用近代枪炮装备的“新军”时,古代铠甲的使用终止。

标签: 由来 甲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1d9m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