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这是影响工业布局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包括各种矿物原料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

(二)地区的经济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各地区在人口密度、劳动力资源、文化教育程度、工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差距。

(三)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往往会引起工业生产在机械设备、原材料使用、工艺流程,以及分工协作与规模经济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并可产生一些新的工业部门。

(四)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所提出的要求。包括不同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工业布局的最终目标,以及为解决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任务。

1、自然因素。根据工业区位论和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就是指某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类产业的自然资源丰度及组合优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工业化初期,产业布局必将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有优势的地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正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弱化。

2、社会经济因素。根据现代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增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位势、人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因子及生态因素、政治军事因素等。其中经济位势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由于集聚、辐射、增长能量强大的核心经济区或大城市或同等增长能量的经济区或城市的存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与这些地区或城市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能量落差,或呈现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或呈现协调互动的互补关系,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很大。

3、体制因素。资源禀赋只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却取决于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趋向深入,体制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地区间产业竞争的关键增长要素。

4、科技因素。科技是影响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产业布局形成与变动的推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革命导致产业革命,从而决定着产业布局。在一定时期内,地区技术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地区的产业布局。一是科技水平决定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影响地区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产业布局调整。三是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改变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使得产业的人力资源指向和运输指向发生变动,从而推动产业布局发生变动。

5、路径依赖。历史继承性是产业布局的基本特征,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基础始终是新的产业布局的出发点,产生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在产业布局中,这种“惯性”最初来源于工业区位论中所论述的集聚因子。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地区一旦符合规律地选择了某个产业,无论以后它所具有的区位因素是否更具有比较优势,发展该种产业是否更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最初的选择中摆脱出来。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已经无效率的路径依赖,并营造新的集聚因子,进行制度创新,创造新的有效率的路径依赖,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五类因素交互作用,决定了既定区域产业布局或既定产业区域布局的最初形成和动态变化。其中区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构成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是产业布局形成与变动的原始决定因素,产业的最初布局必然要考虑这些区位因素,尤其是关键的区位因素。之后随着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必然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动。体制因素是影响产业布局形成与变动的外在因素,通过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巩固或打破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以达到产业布局调整的目的。

一、自然因素。

分为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两类,它们是影响工业生产发展与布局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外部条件。

二、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地区已有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市场消费因素、经济管理体制、区域政策、价格及税收制信息网络的通达度度等。

三、生产技术因素。

包括生产工具(设备)和与它相适应的工艺流程与方法,以及劳动者掌握生产工具的技能,三者相互影响而又紧密联系。

四、心理、行为等因素。

标签: 企业 布局 主导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7kmo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