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春秋表明传统史学的什么功能

春秋表明传统史学的什么功能

春秋表明传统史学的什么功能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又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编年史,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从多方面创立的史学传统,对司马迁及以后的历代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记载自鲁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481年)共242年史事,大约有1.5万字。内容主要是各诸侯国间聘问、会盟、战争等政治事件,也有关于自然现象如日食、水旱等的记录。

主张“大一统”和经世致用,是《春秋》对中国史学传统最重要的影响。

孔子尊奉周王室,强烈地表达他的政治理想是实现统一的王权,重新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有序局面。

孔子的主张虽有保守的一面,但其思想内核和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却有积极的一面。春秋及其后的战国时期,各国分立,攻伐征战不断。

然而从历史发展的主流看,在统一趋势与分立倾向的相互斗争中,统一的力量仍在根本上起主导作用。因为人民大众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造成生产、生活、交通的困难与痛苦,更反对战争造成的惨祸。

孔子的尊王和大一统思想,正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这对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道路是有重要意义的。

春秋表明传统史学的鉴戒陶冶功能。

孔子作《春秋》,不欲载之空言,主张通过具体史事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这一传统为后来史家所继承。这表明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鉴戒陶冶。

《春秋》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儒学经典。孔子修《春秋》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正名”(《论语·子路》)。春秋以来,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相争相克愈演愈烈,以至臣弑君、子弑父的行为越发严重,孔子认为之所以社会出现了这些现象,关键就在于人们无视名分的道德要求,因此拨乱反正当自正名始。通过正名,使社会各阶层按照名分所涵的道德义务,把自己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秩序范围,以实现国治民安。

《春秋》为书写历史确立了原则和凡例,其中最著名的是微言大义,即褒善贬恶的“春秋笔法”

史学上的贡献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

《春秋》为书写历史确立了原则和凡例,其中最著名的是微言大义,即褒善贬恶的“春秋笔法”。《春秋》大义实行起来,天下的乱臣贼子都害怕了。《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标签: 史学 春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7mp0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