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古代科举殿试录取多少人

古代科举殿试录取多少人

古代科举殿试录取多少人

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在宫中主持,也叫廷试。贡士均可参加,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人数各个朝代不尽相同,以清光绪癸卯(1903)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

古代科举殿试录取多少人

      朝代不同,科举殿试录取人数不同,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十至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百至三百人,甚至五百至六百人。明清时期录取进士,每次一百至四百人。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设科举进士科,以选贤能。到了元朝以后,惟存进士一科,遂成为科举功名的最高等级。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古代科举殿试录取多少人

各个朝代不一样,一般是100多至300多。

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成制

宋朝正式成制,明、清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

标签: 殿试 录取 科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e2nx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