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侵犯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侵犯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侵犯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侵犯行为,心理学术语,简称侵犯(aggression),有时也可以称为攻击行为,从在校学生之间的欺负行为到球场上的球员斗殴,从办公室同事之间的相互中伤与诋毁到美国发动的两次伊拉克战争,都可以看做是侵犯的不同表现形式

侵犯行为必须是有意图、有目标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但如果某人在正当防卫时击伤了正在行凶的犯罪人,或者当父母惩罚不听话的孩子时,他们的行为不属于社会心理学所界定的侵犯行为。

社会心理学研究视野下的侵犯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

 攻击行为又名侵犯行为,通常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西方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长,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重视。

  作为暴力犯罪重要特征之一的攻击行为亦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并被当作预测青少年反社会行为、暴力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而备受关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特征,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这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重大进步,也为合理地控制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科学矫正其暴力行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侵犯行为理论是指寻求动物和人类侵犯行为规律的理论。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控制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挫折理论。

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的行为(包括侵犯行为)是在内在本能控制下发生的。

洛伦茨认为侵犯是存在于动物和人类中直接指向同类成员的斗争本能,能使个体或种群得以生存。

如人口剧增,其结果显而易见,日益增加的拥挤导致侵犯行为增多。

洛伦茨的观点与精神分析学家相似,认为固定行动的表达取决于能量的累积,而能量的释放、侵犯的发动需有某些外在条件的刺激。

但生态学家用释放这个概念来解释内在因素和外在刺激的关系,与心理分析学家的观点有别,强调环境的变化对侵犯性反应的作用。

标签: 侵犯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o6dz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