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東方時尚 >搭配 >

清朝衣服團補子是啥意思

清朝衣服團補子是啥意思

清朝衣服團補子是啥意思

從電視或電影中,我們經常觀看以清朝爲題材的故事。其中的官服的前胸和後背都繡着各種禽鳥與猛獸的“補子”。

清朝官員的禮服是蟒袍,俗稱“花衣”。在禮服袍的外面要罩上褂服,這是清朝不同於其它朝代的獨特服飾。褂服增減很方便,既能禦寒保暖,又利於演武騎射,充分體現了滿族驍勇善戰的習風。在褂服上綴“補子”,也叫做補服。補服與頂戴(官帽)相對應,成了識別官員級別高低的重要標誌

清朝“補子”是在明朝“補子”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一般的長寬大約一尺,以紺色(黑裏透紅的顏色)、黑色等深色爲底,周圍裝飾着精緻的花邊,上面用五彩金線繡出禽鳥、猛獸的圖案。後背的“補子”是整幅的,前面的“補子”是分成兩半的,因爲褂服的前面是對襟之故。

“補子”分爲圓形和方形兩種。皇子、親王、郡王、貝勒等人用圓形的“補子”,一般的官員則用方形的“補子”。遠遠望去,一眼就可以辨別清楚。

清制規定,文官“補子”繡單隻的禽鳥,武官“補子”繡單隻的猛獸。順序是,文官一品繡白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大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鸂鶒、八品繡鵪鶉、九品繡練雀武官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子、三品繡豹子、四品繡老虎、五品繡狗熊、六品繡彪(小老虎)、七品和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唯獨主管監察的官員不同,如御史、按察使等不分級別,一律繡豸(沒有腳的蟲子)。清制還規定,官兼文武者,則用其高品級的“補子”受皇封的婦女(誥命夫人)所用“補子”與丈夫或兒子的品級相同,如果丈夫或兒子是武官,則用相應品級的文官“補子”,以表示女性不尚武。

清朝官員的“補子”嚴格按品級綴用,不能混亂,否則要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有斷頭之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dongshishang/dapei/m5l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