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子夜的象徵意義

子夜的象徵意義

子夜的象徵意義

我國古代是沒有鐘錶的,計時不用現代的二十四小時制。大約從西漢武帝時開始,人們把一晝夜分爲十二個時辰,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代稱。

子時相當於現在的二十三時至第二天的一時,丑時相當於一時至三時,寅時相當於三時至五時,卯時相當於五時至七時,以次類推。茅盾有一部長篇小說,書名叫“子夜”,象徵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處於黎明前最黑暗的年月。“子夜”就是深夜二十三時至一時。

“深更”“一更”的“更”,是另一種用於夜間的計時法。人們把進入黃昏的戌時到天亮以前的寅時(包括戌、亥、子、醜、寅五個時辰)定爲夜間,平均分爲五個更次:戌時起爲一更(也叫初更),亥時爲二更,子時爲三更(時當半夜),丑時爲四更,寅時爲五更。皇宮和居住在深宅大院的富貴人家,夜晚都有專人值勤,每交一更就出來敲擊竹筒巡夜,以警盜賊。值勤的人稱爲更夫,擊竹警夜稱爲打更。“三更”即子時或子夜,已屬深夜,所以也叫深更。

更盡天明,進人卯時(早晨五時至七時)。古人上朝或去官府當差就在這個時辰。官家點名檢查實到的人員,這叫點卯,被點到名的答應一聲,叫做應卯。現在有人戲稱上班應付差事爲點卯或應卯,就是沿用這個典故。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時局動盪,戰事頻繁。社交場中,政客、軍人、商人、投機者在歌舞笙簫中依舊是勾心鬥角、紙醉金迷而廣大的工人和平民卻承受着經濟不振、市場蕭條的重荷,面臨着生存的絕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茅盾先生以高度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創作了小說《子夜》。以“子夜”爲名,不僅意寓舊中國的黑暗,更象徵着夜半過後黎明在即

“子夜”就是半夜12點鐘。這是夜的頂點,是最黑暗的時候。但也是黑暗到達了頂點,下落向白天轉化的轉折點。因此,“子夜”暗示着當時的時代特徵。

《子夜》是“五四”以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中最早出現的一部長篇小說。作者以馬列主義爲指導思想,站在時代的高度,運用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歷史地、具體地、深刻地反應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舊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

《子夜》的問世,爲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在長篇創作方面的發展起了開闢道路的作用,同時也表明了茅盾先生的創作已進入了成熟時期。

標籤: 子夜 象徵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3o2m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