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韓信墓前一首詩

韓信墓前一首詩

韓信墓前一首詩

這一首詩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這個知己指的便是影響韓信一生的男人——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講韓信與蕭何的關係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韓信離開項羽後投奔劉邦,仍不得劉邦重用,韓信只得再走,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最後得劉邦垂青,成就一段千古佳話,所以韓信將蕭何引爲平生唯一知己,也正是這一位知己最後設計將韓信送上了斷頭臺。下聯說的是韓信被關羽追殺,飢餓極度的情況下,是一位婦人救了她的命。而在大漢江山功成名就的情況下,被呂后陷害致死。短短兩句概括其一生,真是精闢。

這首詩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自古以來,世人多以這句話來反映一些古代帝王在功成名就後,對曾經跟隨自己的一些開國忠臣進行加害的無情與奸詐。譬如越王勾踐,朱元璋胡惟庸一案等等,都是這句話的典型重現。

而一生忠義無雙的韓信,最後也遭遇了這樣的境遇,被呂后和蕭何所殺。

韓信死後,後世的很多人對他進行了評價,有人說他是國士無雙的人才,也有人說他自視清高,不知迴轉。其中評價的最透徹的,還屬這兩句詩: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這兩句詩寫於韓信墓前的祠堂中,雖只有寥寥十字,卻高度概括了韓信的一生,被譽爲是神來之筆。

首先是“生死一知己”:

這裏的“知己”很顯然,說得就是漢朝初年的另一個著名人物蕭何。

韓信原本是項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但在項羽麾下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於是便投奔了劉邦。

起初劉邦也並不看好他,只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氣憤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把韓信追了回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追到韓信後,蕭何極力向劉邦舉薦,最終才使得韓信得到重用。當然,韓信也沒有讓劉邦失望,一路定三秦、戰彭城、東滅趙、繼滅齊,爲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是晚年的劉邦開始變得多疑,害怕自己百年後政權旁落,再加上有人誣告韓信有謀反之心,便用計生擒了韓信。後來又念他有功在身將其改封爲淮陰侯。

韓信自知劉邦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便私下與陳稀相約,密謀造反。不料卻走漏了風聲,被呂后所知。呂后同蕭何商議,讓蕭何假借陳稀已死,將韓信引誘到長樂宮,然後將其殘忍殺害。

這就是“生死一知己”,也被人們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下半句的“存亡兩婦人”分別指的是漂母和呂后。

韓信投軍從戎前家裏一貧如洗,經常食不果腹,只能到淮陰城下以釣魚爲食,可垂釣技術太劣,連着好幾天都未釣上一條。眼看就要被餓死時,一位正在河邊漂洗的老人將自己帶來的飯菜給了韓信。

韓信覺得這位老人是個大善人,便每天在河畔邊等着老人的施捨,並揚言遲早要回報她。老人聽了這話後,對韓信厲色訓斥道:“你每天只知混吃等死,何時纔能有出息,我是可憐你纔給你飯吃,根本沒指望你來報答。”

標籤: 墓前 韓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7495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