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什麼節日放風箏

什麼節日放風箏

什麼節日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的一項重要習俗,第什裏傳統風箏做工考究,繪製精細,結構精巧,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安次區第什裏風箏小鎮風箏傳承人趙豔芳忙着包裝風箏製作材料包。清明節將近,預訂風箏的人越來越多,訂單大多來自學校、社區、企業等,這批風箏製作材料包即將送往市區一家幼兒園。小朋友拿到材料包後,可直接在風箏上繪畫。

風箏又稱紙鳶、風琴、紙鷂等,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演變成今天的多線風箏。到南北朝時期,風箏開始成爲人們傳遞資訊的工具。唐代以後,木鳶逐漸被紙鳶所代替。五代時期,李鄴在紙鳶頭上裝上竹笛,紙鳶飛上天后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音,好像箏的彈奏聲,於是人們將紙鳶改稱“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逐漸成爲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都有放風箏的景象。

“製作風箏有取材、扎制、繪畫、裱糊、組裝等流程,極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拴線時,要調節好線和風箏的比例,不然風箏放飛後會打轉。”趙豔芳說,隨着人們對傳統文化節日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校、社區、單位在清明節前後,組織放飛風箏活動,讓大家在享受美好時光、傳承習俗的同時,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

放風箏是民間傳統遊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通信工具,第一個風箏是魯班用竹子做的,後來只有皇宮裏纔有紙鳶。閩南語稱風吹。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藉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竹笛,紙鳶飛上天以後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響,好像箏的彈奏聲,於是人們把‘紙鳶’改稱‘風箏’現代以風箏,風琴作爲統稱,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濰坊市被稱爲風箏之都

標籤: 放風箏 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d6n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