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百里掩雲霞出自李商隱的哪首詩

百里掩雲霞出自李商隱的哪首詩

百里掩雲霞出自李商隱的哪首詩

李商隱《無題(白道縈迴入暮霞)》

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陽城十萬家。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很短,卻頗多歧義。下面試逐句說之。

首句“白道縈迴入暮霞”是寫遠處的景色,自然是望中所見。一條白色的道路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遠方,越遠越窄越細,就好似一條白色的線,最後消逝在暮雲成霞的天邊。“白道”,唐人詩中多用之,如李白 《寄遠》 十二首之七 “百里望花光,往來成白道”(此二句一作 “日日採蘼蕪,上山成白道”),李商隱 《偶成轉韻》 詩:“白道青松瞭然在” 等。因爲道路上車馬人跡多,草不能生,望之色白,故稱爲 “白道”。此句之主旨全在“入” 字,它既明點出了道之曲折、遠近,也暗寫了望者視野之移動和方向之變化:順着眼前的“白道”一直向前望,直至目力不到的天邊,“白道”與 “暮霞”融爲一體的地方。他在望什麼呢

“斑騅嘶斷七香車”緊接首句,亦爲望中之境。“斑”,色雜也。“騅”,青白夾雜的馬。“七香車”,原指用多種香木製成的華美小車,此處只是誇飾車子之精美。一匹青白雜色的馬兒駕着輛華美的小車,沿着白道向遠方駛去,馬嘶聲先還聽得見,後來便漸漸遠了,什麼也聽不見了(“嘶斷”)。

這兩句雖然同是寫由近而遠,但寫起來卻有變化: 第一句是從視覺上寫來,第二句則是從聽覺上寫來。再從所寫景物看,如果聯繫後兩句,可知其順序應是: 先見人,人從面前離去,人不可見,只見載人之車與駕車之馬車馬漸遠亦不可辨,則唯見車馬所行之“白道”再遠,“白道” 亦不可見矣,則唯見暮霞而已。感情的微妙之處全在這無言的情景之中了。但寫法上卻用的是倒筆。看似平常的兩句詩,卻不道有如此匠心!

但前兩句還只是從外圍景物進行烘托,後兩句纔是全詩的核心之所在,感情也由前面客觀描寫的隱蔽而趨於顯露。但這“顯” 則是李商隱式的,詩而不是李白式的。人是用典故的形式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的:“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陽城十萬家。” “自”,卻也。宋玉在 《登徒子好色賦》 中曾說其東鄰之女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 (指宋玉) 三年,至今未許也”。這是李詩所本。“春風”,當是隱指所見車中之女子,此女子雖然美目流盼,巧笑迷人,但有何人真正能會其意即使令陽城十萬傢俱爲她嫣然一笑所迷惑,又有何用!一個“枉” 字透露了箇中消息,美貌女子不爲知音所賞,或者竟是世上並無一個知音。這正是詩人感慨系之的原因。

這首小詩究竟寫的是詩人一次偶然的巧遇呢,還是如馮浩所說是寫“別情”(既爲“別情”,則當有宿緣了)僅據此詩還很難斷定,但他絕不會象吳喬所說,此詩是“春風比 (令狐)綯十萬家自比何人,則綯所引進之黨也。嘶斷,有不可攀躋之意”。因爲詩中所寫分明又與男女之情有一定關係。不過,從詩的後兩句來推測,當不限於男女之情。“春風自共”云云分明是將那種男女風情提煉昇華到更高、更抽象的層次,含有某種哲理的味道。由此觀之,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註》 中說它是“感懷之作”,倒不失爲一種值得重視的說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dzk6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