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抗疫突擊隊先進事蹟

抗疫突擊隊先進事蹟

抗疫突擊隊先進事蹟

疫情發生以來,作爲一支中國民間專業、獨立的純公益緊急救援機構,藍天救援隊緊急召集武漢及周邊各縣市乃至全國的“藍天人”,馳援湖北,駐紮武漢,參與一線抗疫工作。

最小志願者“支援”武漢一線戰鬥者

“我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春雷小學三年級一班的趙文韜,在這個不平凡的春節裏,有這樣一羣不平凡的人,他們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裏與病毒殊死搏鬥,他們值得我學習,我想將我的2500元壓歲錢全部捐給日夜奮戰在武漢一線的戰鬥者們……”

這位名叫趙文韜的小朋友,是內蒙古藍天救援隊隊員謝曉敏在一個叫“公益媽媽羣”裏認識的。在謝曉敏的“耳濡目染”下,趙文韜經常跟着她參與各類志願服務,謝曉敏也會去趙文韜的學校教授全體師生自救互救等知識。“雖然他還小,但他也算是我們藍天救援隊的一份子。”謝曉敏說。

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精神也滲透到了趙文韜的內心。“正月十五那天,他透過他的媽媽聯繫到我,想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正在武漢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人員。”謝曉敏感動之餘詢問他,“這是你自己好不容易攢下來的,不心疼嗎”趙文韜懂事地說:“壓歲錢沒了,我長大了可以自己賺,但現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可以用錢購買更多物資,救更多人。”

在趙文韜這名最小藍天救援隊隊員的要求下,謝曉敏將他捐贈的壓歲錢用於購買的防護物資,現已送到武漢抗擊疫情一線工作者手中。

在廣州白雲區的高風險地區,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白雲突擊1隊在這裏已經駐紮25天,最高峯時,一天之內“掃樓”100餘棟,上門爲紅碼和密接人員採集核酸樣本。

“離家已二十餘天了,每晚和家人視頻時,他們都爲我加油打氣,心裏滿是感觸,堅持一定能勝利,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白雲突擊一隊的領隊、來自結直腸外科的李冠煒醫生坦言。而這也是廣州抗疫突擊隊隊員們的一個縮影,他們以堅定的行動,全力以赴地守護這座城。

“摸準區域精確篩查”,一天內“掃樓”100餘棟

據瞭解,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白雲突擊1隊共有19名隊員,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2歲。作爲市一醫院第一批入駐白雲區支援的攻堅隊,接管了白雲湖街下屬的第12網格,承擔着高風險地區紅碼人員及密接人員上門採樣任務。

完成第一天的工作後,小分隊將12網格進一步劃分區域,摸準地形,實現精確篩查,同時及時調配小組之間相互支援,最終高效率完成了篩查任務。

隨着白雲湖街道的陸續解封,市一白雲突擊一隊又被派往鬆洲街道,接管下屬西洲社區的全部紅碼上門工作。一天內走遍100餘棟樓,紅碼上門800餘戶,完成近2000名居民的核酸樣本採集。病理科常麗君醫生在脫去防護服後,全身已被汗水浸溼,隊員們關切詢問,他說:“沒事沒事,我可以的,待會需要我還可以上。”

經過1周多的攻堅,西洲社區解封,市一白雲突擊一隊又來到第三站——嘉禾街道長紅聯社。在長紅外圍的第3社和第4社支援大規模核酸採集,最終順利完成9000餘例的核酸採集。第二天開始,應社區要求,白雲區小分隊拆分成19組,以“一醫生帶一組”的形式接管茶園崗的逐棟樓核酸採集工作。

兩不誤,核酸採集兼顧醫療援助

“華興花苑X房,目前考慮是腦炎,需要馬上住院治療……”在對白雲湖街道夏茅封控區一棟陰暗的小樓進行入戶核酸採集時,白雲突擊1隊的神經科何敏超醫生、腎內科李亞敏醫生髮現一位女性患者有異樣,立馬聯繫社區醫院進行轉運治療。

原來,兩位醫生在爬樓採核酸時,有一戶男主人說妻子拉肚子,起不來牀。醫生們一聽就覺得奇怪,“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怎麼會拉肚子導致起不來牀呢”

要看到病人才知道具體情況,核酸採集隊立即變身爲緊急援助醫療隊,檢視患者情況。“面板彈性還可以,心率也不快,沒有缺水錶現,電解質情況不清,可能需要抽血檢查。”李亞敏醫生分析。這時候丈夫補充了一句,“妻子好像前幾天發燒了。”

經過仔細查體,神經科的何敏超醫生懷疑患者可能是腦炎。“如果是腦炎,情況就比較危急,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看患者情況不太穩定,兩位醫生立即對接社區醫療人員,隨後救護車將患者送到白雲區石井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測核酸的同時,他們還主動爲一位住戶進行腦梗死後遺症康復評估對行動遲緩,上肢震顫的住戶,他們給予照料者醫療建議和社區醫生交流基層衛生的難點等,他們不遺餘力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此時的突擊隊員不僅僅是檢測隊,更是醫療援助隊,盡力給社區人民帶去了力所能及的醫療保健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nrr9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