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我愛這土地主旨

我愛這土地主旨

我愛這土地主旨

《我愛這土地》主旨:作者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憎恨。《我愛這土地》是艾青於1938年寫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着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原文: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首詩在抒情上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撥動心絃。此詩偏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誰不知道鳥聲優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相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於是詩中接連出現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

《我愛這土地》寫了鳥、土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鳥,藉此表達作者對熱愛受苦受難的祖國和人民主旨。從詩中“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涌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從修飾語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 象徵手法

《我愛這土地》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8年寫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用【假如】開篇,這個開頭寫得突兀又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着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的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從藝術特色來看,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詩人選擇【土地】來作爲寄情和傾訴的對象,境界極其廣闊,然而又將這些感情濃縮在10行的詩句裏,取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巧妙轉換,另闢詩境,抒情視角作了轉換

詩的第一節是從虛擬的視角,也就是從鳥兒的視角去想像 ,顯得形象含蓄,第二節卻轉換成實寫的視角,從作者自我的視角去寫自己,“常含淚水的眼睛”,傾訴自己對土地的“深沉”之愛,是直抒胸臆,同時寫作手法作了轉換,第一節用的是【比】,是想像的境界,第二節用的是【賦】,是直抒胸臆的寫實

標籤: 土地 主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pzm4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