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相聲中説學逗唱的説是什麼內容

相聲中説學逗唱的説是什麼內容

相聲中説學逗唱的説是什麼內容

相聲‘説’、‘學’、‘逗’、‘唱’這四門口技,就是模仿曲藝‘信角鼓’裏的特點...這個曲種從它的形成上講,是以唱為主,以説當先。不管它是學,或者是唱,在它的正題開始之前總是先説一個鋪場的小段,説完之後才進入正題,所以它佔有‘説’字。它的‘學’是雙學一人,名為‘雙簧’。前面也使鋪場小段,學是主科。

‘逗’是用熟練的藝術語言技巧,引出豐富多彩的幽默笑料。

‘唱’是它能唱出各地不同的各種曲調

相聲用不着樂器伴奏,所經它只用‘八角鼓’裏的‘説’、‘學’、‘逗’、‘唱’這四門口技來充實和豐富上演的節目。”具體説來內容是這樣的:

”説”--包括説、批、念、講四種手法。説,指吟 詩、對對聯、猜謎語、解字意、繞口令、反正話、顛倒話、歇後語、俏皮話、短笑話、趣聞鐵事等。曲目主要有《熬柿子》、《五星樓》、《天王廟》等。批,批的曲目主要有《批生意》、《歪批三國》、《批聊齋》等。念,指”貫口”,曲目主要有《菜單子》、《地理圖》、《洋藥方》等。講,講的曲目主要有《講帝號》以及單口相聲《解學士》、《化蠟釺兒》等。

學--各種口技、雙簧,摹擬方言、市聲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風俗習慣禮儀。曲目主要有《學四省》、《學四相》、《規矩套子》等。摹擬方言,又叫“倒口”,過去也叫“怯口”,是為表現人物的愚昧憨厚。最初大多摹擬河北省深(澤)、武(強)、饒(陽)、安(國)一帶的方言。當時,某些北京人譏諷從這些地方來京作工的人“怯”,誣為“一嘴螞蚱籽,兩腿黃土泥”的“怯勺”,帶有明顯的鄙視成分。後來發展到摹擬山西話、膠東話、天津話、寶坻話、唐山話。三十年代初,又擴及上海話、蘇州話、廣東話。四十年代中期以來,又增加了學英語。解放以後,又出現了摹擬外國味的中國話、華僑説普通話等。學做小買賣的吆喝,又叫貨聲,主要摹擬賣大小魚兒、賣茶雞蛋、賣薰魚炸麪筋、賣硬麪悖悖、賣餛飩、賣布頭、賣估衣、賣包子的吆喝聲。

”逗”--就是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賓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貶評論,諷刺嘲謔。曲目主要有《論捧逗》、《找堂會》、《老老年》等。清末,英斂之《也是集續篇》中就曾提到相聲演員是”滑稽傳中特別人才”,形象地描繪了”逗”的藝術魅力,説:”該相聲者,每一張口,人則捧腹,甚有聞其趣語數年後向人述之,聞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動力亦云大矣!”可見,那時候的相聲已經把”説”的形式、”逗”的內容、”學”的手段熔於一爐。

唱--演唱”發四喜”、”弦子書”、”太平歌詞”以及”農家樂”、”算了又算”、”十二月探梅”等以間小調,還有學唱各種戲曲、曲藝,統稱之為”柳活”。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相聲的”説”、”學”、”逗”、”唱”與”全堂八角鼓”有密切關係,也可以説,”全堂八角鼓”是相聲的”説”、”學”、”逗”、”唱”的根,因此,這裏以”全堂八角鼓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相聲的”説”、”學”、”逗”、”唱”的影響略作考察。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代的鼎盛時期,為各種雜耍技藝的繁榮提供了較充分的條件。這些皇帝都曾提倡宣讀《聖諭廣訓》,以鞏固統治演唱《大有年》、《萬民樂》,頌揚”八旗一統,國泰以安”。雖對各種小曲屢頒禁令,但,他們自己卻熱衷戲曲、雜耍,耽於享樂。乾隆皇帝曾六耳江南,到處觀戲聽曲,徵召評彈等藝人進京獻藝。每年坤寧宮祭灶,還坐在正炕上,自擊鼓板,唱《訪賢》一曲,這就推動了民間伎藝的發展和交流。同時,承平日久,旗子弟逐漸廢棄射騎生活,加以按月友取餉銀,生活富裕。當票友,走票局,演唱”全堂八角鼓”,自娛娛人,蔚成風氣。民間藝人學唱後,開始進雜耍館,走堂會,實現了漢族民間伎藝和滿族伎藝互相交流

標籤: 相聲 説學逗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k/lvse/xinli/0w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