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梅花怎麼背誦

梅花怎麼背誦

梅花怎麼背誦

首先先理解《梅花》這首古詩的意思,再套入當時的創作背景,眼耳口手四合一,讀寫看聽一起來,背詩比較快,再就是理解意思,想象情景帶入,寫梅花的詩一般都畫面感比較強。單詩名叫梅或者梅花的,比較有名的是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譯文是:牆角處有幾枝潔白的梅花,冒着嚴寒獨自傲然盛開。遠遠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一陣陣清香飄來。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白話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創作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

梅花

[宋]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從物與環境的結合中提煉出的具有特別的精神象徵的意象。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鬆,以畫,畫姿則聯想盡在鬆姿中以詩寫神,則鬆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於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鬆,可詩可畫,不同的是鬆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徵:如竹般清瘦,如鬆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徵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鬆往往唱獨角戲,環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鬆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境結合,當然在墨畫中環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牆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牆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牆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枝”與“牆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凌寒”兩字更是渲染了一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並且是“遙知”。為什麼“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着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

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標籤: 梅花 背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k/lvse/xinli/1rm7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