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古代被逼急反叛的典故

古代被逼急反叛的典故

古代被逼急反叛的典故

“卿本佳人奈何作賊”

——君逼將反的故事

“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為了消除來自功臣宿將對皇位的任何威脅,做天子的也只好放開手屠戮功臣,且不管對方是否真的有叛逆謀反之心,反正“揀在籃裏都是菜”,不管三七二十一,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抓起來殺了再説。這正是“玉石俱焚”、“靡無孑遺”的釜底抽薪之法。

當年宋高宗趙構授意大奸臣秦檜製造冤獄,風波亭殘殺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岳飛,其中固然有抗金問題上、戰和政治路線上存在歧見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忌恨岳飛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對自己的寶座構成潛在的威脅。

而從功臣宿將這一面來講,既然頸上人頭很難保全,下場之悲慘可以預料,那麼如陳涉所言“等死(一樣是死),死義可乎!”(《史記·陳涉世家》)也不免破罐子破摔,乾脆豁出去操起武器造反,“殺上東京,奪了鳥位”(《水滸傳》中李逵語),成功了固然走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即便失敗,也無非一死而已,“除死無難事,討飯不再窮”,沒有更多可以失去的。於是,許多原先並沒有謀逆反叛之心的功臣到一定的時候也會鋌而走險,而成為朝廷的“亂臣賊子”。

可見封建君主專制條件下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圍,對功臣宿將的主動或被動叛逆,起着“為淵逐魚,為叢驅雀”的推動作用。用一句古話來形容,便是“卿本佳人,奈何作賊”。

總而言之,當皇上做天子的百般猜忌,害得眾多功臣宿將猶如驚弓之鳥,整日裏處於自疑不安、朝不保夕的狀態之中,一有蛛絲馬跡,風吹草動,就狗急跳牆,狠下心扯旗造反犯上,以求反敗為勝,絕處逢生。

漢初大功臣、淮南王 英布,就是處於自疑震怖境地不能自拔,最終被逼造反作亂悲劇人物中的一個典型。

英布(即黥布)是楚漢之際一名驍勇的猛將,原為項羽手底下的主要將領,鉅鹿之戰他赤膊打頭陣,新安坑卒他殺人不眨眼,後因他人遊説,在劉邦與項羽角逐天下的關鍵時刻,搖身一變,叛楚投漢,成為整個漢軍之中除韓信、彭越之外的第三號統帥人物。他開闢漢軍對楚作戰的南方戰場,在項羽身後猛捅刀子,騷擾攻擊楚軍的翼側,給楚軍制造了不少的麻煩,在劉邦翦滅項羽,建立漢王朝統治的鬥爭中立下卓著功勛,大局甫定,劉邦論功行賞,英布加官晉爵

標籤: 反叛 逼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k/lvse/xinli/7zdy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