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軍心不穩的歷史典故

軍心不穩的歷史典故

軍心不穩的歷史典故

典故出自三國

三國時,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對峙,兩軍勝負難分,相持不下。眼看這天氣每天都下陣雨,軍中糧草快沒了,又沒有取勝的好辦法,曹操為此十分苦惱。一天晚上,士兵進軍帳裏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傻呆呆地看着碗裏吃剩的雞骨頭思考對策,隨口就回答士兵説:“雞肋!”

口令傳了下去,主簿楊修聽説曹操以“雞肋”做口令,便開始打點行裝。有人不解地問:“您這是什麼意思啊”

楊修説:“丞相馬上撤軍回去了,我早做準備,免得到時慌亂。”

“為何這麼説啊,我沒聽到命令啊!”

楊修“以‘雞肋’做口令,分明是指這漢中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見丞相正在猶豫難決,但不用多久肯定會退兵。”

大家聽了楊修的解釋,聯想當下的境況,都覺得有道理,紛紛開始收拾行李。曹操發覺此事後,以為士兵們開始有退意,非常生氣,下令把楊修抓了起來,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他斬首。

標籤: 不穩 歷史 軍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k/lvse/xinli/dy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