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ARM開源嗎

ARM開源嗎

ARM開源嗎

開源。

在雲、AI、5G等新技術加持的新時代,底層芯片的多樣化架構成為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基於Arm架構的芯片不僅在各種智能設備上被廣泛應用,還在數據中心、雲計算、5G網絡及邊緣產品等應用領域持續發力,今年下半年阿里巴巴、AWS等國內外公有云頭部企業紛紛發佈最新的基於Arm架構的自研芯片,為雲計算市場提供了多樣性的算力選擇。如此強勁的市場勢頭,除了Arm自身的低功耗與高性能的IP技術優勢,對軟件生態系統的廣泛支撐更是功不可沒。為了給軟件開發者帶來更好的開發體驗,圍繞Arm Neoverse平台,Arm在開源以及雲原生等軟件生態系統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雖然Arm Neoverse平台才推出三年,但我們在軟件生態系統預先做的鋪墊工作已經累積長達十餘年,這也是造就Neoverse一推出就能在基礎設施市場上取得佳績的原因之一。”Arm基礎設施事業部全球副總裁鄒挺在接受採訪時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Arm在開源社區長期且持續投入,在目前市場主流的Linux發行系統中都可以見到Arm的身影,基於Arm架構的開源項目與雲原生開發項目的數量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是硬件公司但也深耕軟件領域

根據Arm最新的統計數據,基於Arm架構的芯片出貨量已經累積突破2000億顆,第一個1000億顆用了26年達成,但第二個1000億顆僅用了短短4年時間,展現Arm架構在計算產業的新應用趨勢下受到熱捧。在巨大市場機會與大規模應用的背後,是Arm在軟件生態系統的深度積累與長期投入的成果。

鄒挺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為了保證基於Arm架構的系統能夠安全處理全球共享的數字數據,確保所有軟件都能在基於Arm架構的硬件上順利運行,Arm有近半數的工程師正在從事與軟件開發和工程相關的工作,包括創建編譯器和驅動程序,優化客户和開發人員在基於Arm架構系統上的體驗。

“在Armv8時代的第一個十年,光是Arm軟件開發人員所投入的研發時間,就超過了1000萬人時。在Armv9時代的第一個十年,Arm軟件開發人員的投入時間大概率會超過3000萬人時。”鄒挺對記者表示,如果把針對Arm生態系統的研發投入也計算在內,軟件開發人員的投入時間將超過15億人時。

致力於讓軟件開發體驗順暢

延續一貫的核心運營理念,Arm在包括雲計算的基礎設施領域,也採用“軟硬兼顧”的戰略,以高性能、高效率的IP技術為核心,與產業夥伴合作進行工藝製程與EDA工具的優化,通過十餘年持續投入,獲得了開源與商業軟件生態的廣大支持,構成完整的Neoverse平台與生態。鄒挺告訴記者,在以平台的概念持續大規模的投入下,Arm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具備靈活和創新的特點,吸引了騰訊、阿里雲等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在基於Arm架構的軟件上不斷優化項目,進行“點對點”合作。

為了向軟件開發人員提供流暢的雲原生開發體驗,促進硬件標準化就顯得重要,為此Arm推出了Project Cassini,計劃通過建立平台標準和參考實例,為構建安全的服務器、邊緣網關和其他數據聚合設備搭建框架,並針對雲原生的軟件棧進行優化,以解決雲原生生態系統帶來的多樣化挑戰。鄒挺告訴記者,整個生態系統的參與並不僅限於芯片供應商和ODM廠商等硬件公司,眾多OEM廠商、雲服務提供商和其他關鍵軟件供應商現也在全力參與Project Cassini。

Project Cassini倡導的“標準化”是通過Arm SystemReady計劃所推動的。鄒挺表示,可擴展、“開箱即用”的藍圖是實現軟件大規模部署的關鍵。為了讓軟硬件進行無縫集成,讓各種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能在基於Arm架構的邊緣設備上實現無縫“開箱即用”,Arm在ServerReady方案的基礎上又推出了SystemReady,以覆蓋更廣泛的市場和操作系統。

“除紅帽、VMWare和Windows之外,現在使用Arm SystemReady的其他商用操作系統還包括Debian、Fedora、OpenSuse和Yocto Linux。”鄒挺對記者説。

積極參與開源項目激發創新潛能,創造產業共贏

“支持開源軟件社區及其驅動的創新對於Arm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鄒挺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通過Arm長期在開源社區與開源項目的持續投入,基於Arm開源生態,很多開源社區都在蓬勃發展並且日益繁榮。

據悉,Arm在多個Linux相關的基金會長期扮演技術推進的積極角色,並且在2010年攜手生態夥伴一起發起Linaro開源組織。隨着Linaro在多項基於Arm架構的Linux應用領域參與投入,Arm對開源軟件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此外,在Linux基金會的一個項目——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中,Arm以白金會員的身份活躍於社區活動。而過去許多初期由Arm推動的開源項目,現在也都能自給自足。鄒挺指出,隨着軟件開發者加速在雲原生軟件的開發,目前基於Arm硬件的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的構建時數每月超過100萬分鍾,在Docker Hub上為Arm架構編寫的容器鏡像數量超過10萬個。

面對中國開源生態的蓬勃發展,Arm也積極開展與中國開源社區的互動與交流。鄒挺向記者表示,為了讓中國的雲原生軟件,特別是本土化的雲原生軟件,能夠在Arm架構上更快速運行,Arm積極參與中國的開源組織、社區或項目,將Arm的專業技術與在開源社區長期累積的經驗,貢獻於中國開源社區。

TARS、openEuler(歐拉社區)和OpenAnolis(龍蜥社區)都是由中國廠商領頭、充滿活力的開源社區與項目。鄒挺表示,在這幾大開源社區與項目的建設過程中,TARS微服務開發框架已成功移植至Arm CPU架構Arm作為龍蜥社區的理事單位,也正與龍蜥社區並肩合作,共同推動基於Arm架構的軟硬一體協同演進、相關功能實現和性能優化,並協助龍蜥社區在社區治理模式、開發管理流程、版本發佈等領域進行持續改進。

“開源是不分國界的,Arm在開源生態系統中正在扮演‘橋樑’的角色。”鄒挺對記者坦言,一方面,Arm希望把全球優秀的開源項目帶到中國,讓這些項目在中國市場和生態系統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Arm希望把中國場景帶到全球開源社區,集聚全球開發者的智慧,共同實現開源藍圖,齊力激發技術創新的潛能,共創產業雙贏。

標籤: ARM 開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k/lvse/xinli/oj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