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誦讀量規評價與應用思路

誦讀量規評價與應用思路

誦讀量規評價與應用思路

一、指導思想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名篇佳作美不勝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範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人生的一種特殊感悟和認知,是真、善、美的藝術結晶。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旨在及早讓兒童心靈最純淨,記憶力最好的時刻接觸最有智慧的經典,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不斷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逐漸培養其仁義敦厚和高尚的人格、開啟其創新思維,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遠的智慧和優秀的人格與秉性的基礎,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二、理論依據

今天,有許多教育家和學者通過現代教育、教學科學的研究證明了誦讀經典是有其科學依據的,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其基本理論有以下幾條:

(1)經典誦讀符合教育規律,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處於童年期,單純無邪,心如明鏡,污垢未染,越是這樣的心靈越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學生被無所不在的淺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圍着,造成他們“閲讀面太窄,快餐式的閲讀太多,名著讀得太少,就像一個營養不良的人。讀的不是精品,而像魯迅先生説的,是‘新袋子裏的酸酒,紅紙包裏的爛肉’。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神上充分發展的人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説:“從兒童開始誦讀經典名著,是我們一貫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紀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而被逐漸丟失了。”在學生記憶力強的時期誦讀的經典可以作為一種終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儲備。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經典會對學生的終生髮展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真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終身教育!

(2)經典誦讀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

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13歲之前是兒童記憶力發展和智慧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正如古人所説,這一時期的兒童“多記性,少悟性”,小學生的記憶潛力很大。如王財貴先生所説,小學生好像是一頭有四個胃的牛。如果不讓他們好好儲存下一些經典,正是餓牛。對小學生進行經典教育就是先讓他們“食飽”,而後慢慢“反芻”。朱光潛先生回憶自己的讀書生涯:“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誦後講解。在‘開講’時,我能瞭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來,還拉一點腔調,在兒童時卻是一件樂事。我現在所記得的書,大半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意味確是深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曾經就兒童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與潛能開發之間效應相關性進行了實驗。統計分析的結果發現,誦讀經典對於提高兒童識字量、記憶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關或促進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經典誦讀能夠提高學習成效、提升學習能力的項次記有:提升記憶力、增進日後的理解力、加強閲讀能力、思考的觸角多且廣、提高語文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語彙、認識更多字、較易瞭解文言文、提升專注力、持續力增加、開發理性等。

(3)兒童誦讀文化經典簡單易行,成效顯著

古詩文誦讀採取的是“不求甚解”與“直面經典”的方式,小學生每天用10—20分鐘誦讀經典,重在對學生人格的薰陶,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將來的厚積薄發創造條件,因而並沒有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反而開拓了學生課外學習的另一空間,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矗

三、實施目標與定位

(一)實施目標

1、通過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全體學生和教師理解“誦讀經典”的目的和意義,提高師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2、在學生中開展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讓學生得以“童蒙養正”。通過引導學生誦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古詩文,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品味古代文化的鑑賞能力,感受先輩們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理解。

3、通過經典誦讀活動,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重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薰陶和人格塑造。使學生在如何進行自我修養、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面對人生的得失成敗等道德修養水平不斷提升,培養學生與人為善、內心安適、剛毅堅韌、孝仁禮儀等道德品質。在傳統文化所提供的參照中,使學生在少年時就站在了相對高的道德起點上直麪人生。

4、通過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積極探索出一條以經典誦讀為載體的青少年道德建設新途徑,進一步提高青少年道德建設的有效性。

5、以經典古詩文誦讀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辦學和實施素質教育有效途徑,走內涵發展之路,努力構建書香校園,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人文底色。

(二)課程開發與實施定位

對於經典誦讀我們在大力推進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這一門課程的定位問題,如何使經典誦讀真正收到實效而不加重學生負擔是我們思考的重點之一。因此,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定位如下:

1、“有所知”,即屬於瞭解的層面。

小學課程標準中有一條重要的目標: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中華文化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領導着時代的潮流。而經典就是我們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通過經典誦讀,引導學生初步瞭解經典,瞭解古文化的豐厚博大,對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修養是大有裨益的。

2、“有所得”,即真正有所收穫。

通過經典誦讀, 我們想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獲得教學的效益。

一是保持學生濃厚的興趣。努力培養學生對經典誦讀的濃厚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的動力。因為,古詩文經典畢竟比較抽象,而且拗口,對低年級學生來説的確是比較困難的,如何讓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活動,寓教於樂。

二是拓寬學生知識面。通過經典誦讀,尤其是高年級,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跟經典相關的知識,發動學生廣泛收集信息資料,積極進行關於經典的探究活動。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言語談吐、行為習慣、思想修養等)得到鍛鍊。因此,從這個方面的意義來説,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四、主要措施

(一)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馬洪國 副組長:韓秋

成員:蔡翠翠 劉建華 李雲 孫啟峯 張麗君

(二)參加對象:全校師生

(三)誦讀內容:

根據新課程標準推薦的書目和學生的實際,我校編印首批校本教材共四冊。分別為《三字經》(供一二年級使用),《弟子規》(供三四年級使用),《增廣賢文》(供五六年級使用),《論語》選讀(供六年級使用)。

(四)實施措施

A.營造書香氛圍

1、 利用教室內黑板報,教室走廊牆裙,展示學生所讀、所得。間周定時更換,營造出濃郁的書香校園文化氛圍。

2、學校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或成果展示等活動,以賽促學,激勵學生積極投入到本次活動之中。

3、提倡全體教師與學生共同讀書,同寫反思,共同成長,為全體學生做樂讀、善思、勤寫的典範,帶動誦讀經典詩文活動的深入紮實、有效地開展。

B.體驗“誦讀”樂趣

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要寓教於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悦。我們設想學校每學年都要組織開展“誦詩會”、“詩文圖展”、“詩文接龍賽”以及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書畫比賽等活動,每班評尋背詩大王”、“背詩能手”,還在全校教師中開展“與學生共讀經典、共同成長”活動。既讓全體師生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C.關注“誦讀”過程

1、學生藉助圖畫、註解和助讀,感悟詩文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語文教師要定期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一次抽查,及時瞭解學生的誦讀情況。

3、要學以致用,把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與寫作結合起來。

(五)誦讀形式與時間

1、晨誦——在晨曦中唱響經典

“記背於少年,受益於終身。”每天早上第一節課前30分鐘為固定的誦讀時間。每天清晨,伴隨新一天的開始,班級採用教師隨班陪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讀等多種形式誦讀經典、感悟經典。在強化記憶力訓練、豐富文化底藴的同時,師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午讀——讓閲讀成為習慣

為了引領學生與書為友,與經典同行,讓閲讀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們充分利用午間空閒時間,號召學生在教室內靜靜的自由閲讀、做讀書筆記。假以時日,閲讀一定會成為他們的生活習慣。

3、暮濕—學會反思的生活

號召學生每天在完成學業以後,能夠思考與反省自己一天的學習生活。並用隨筆、日記或讀書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形式、不限篇幅、但力求真實。

除此之外,教師教育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尋找機會閲讀經典。讓學生多接觸古詩文,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不增加負擔,使古詩文誦讀活動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一件樂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

(六)誦讀要求

1、各班誦讀力求做到:誦讀為主,講解為輔品味詩文,暢談體會分清層次,因材施教師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詩文背誦之“三要”:心要專——專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準——仔細看準、全神貫

注口要到——邊看邊讀、通順流暢。

五、評價方法

1、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

主要依據《榴園鎮中心小學教師教學工作常規檢查細則》中的有關規定,對教師的計劃、備課、上課情況進行檢查,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

評價方式體現多樣化,要將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式結合起

(1)日常觀察即時評價。日常觀察即時評價要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激勵學生,調節課程的實施另一方面日常觀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準確度和有效率。

(2)學校抽查。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到各班級隨機抽查學生的經典詩文誦讀情況,將結果納入到教師的評價之中。

(3)成果展示。學校通過舉行誦讀評比活動。檢測各班級學生的誦讀情況,同時結合教師的即時評價情況,評尋誦讀大王”、“品味經典小名士”等標兵,並在學期末優秀學生評選中,優先考慮。

標籤: 誦讀 思路 量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49qz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