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18歲認知能力的發展 12

18歲認知能力的發展 12

12-18歲認知能力的發展

孩子開始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會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也逐步健全,同時心理也會隨之產生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孩子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的一個階段。

認知特徵: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學生的特點。

心理特徵:

1、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部分適應能力不是很好的孩子開始出現焦慮緊張,加之如果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理想,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可能會驟降。

2、向上性與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泄氣,且有從眾心理。

3、獨立性與依賴性共存,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時又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溝通重點:

1、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孩子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2、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進一步做好打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養成教育”,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3、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級

心理特徵:此階段絕大多數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青春期的煩惱。

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強,喜歡標新立異,但同時又希望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羣體!

如果這一階段沒有很好的度過,孩子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進而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説謊、破壞、暴力等青春期典型的叛逆行為。

溝通重點: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等都需要正確的引導。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逆反心增強,開始不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

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做出改變,孩子不再是之前那個聽話的小朋友了。交流時要讓孩子體會到平等公平性,這樣孩子才願意與家長溝通,也才方便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發現問題的苗頭,從而展開心理疏導,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在照顧到心理變化的同時,初二也是承載着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學科內容難度加大知識點面更廣,需要家長和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初中三年級

認知特徵: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可以接受一些抽象概括類的知識點。學習興趣也基本穩定,學習成績也開始趨於穩定。

心理特徵:獨立性進一步獲得發展,學習能力同步有了很大提高,開始享受自己與自己獨處,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所以此時,孩子比初一、初二的學生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溝通重點:需充分利用此階段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為中考做準備,陪伴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協助孩子設定目標,並逐步去實現。

高中一年級

認知特徵:身體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也得到顯著發展。

心理特徵:高中生正處在心理斷乳期,在心理和行為上會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同時,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雖然內心可能很活躍,但單從表面是完全看不出來的。所以父母很難去察覺孩子的內心變化,這就很考驗家長的溝通能力了!

溝通重點: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階,跨度很大,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其實症結在於學生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這個是好多明明初中成績很好,結果高中卻成績一落千丈的原因!所以,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當出現成績下滑時,要及時注意到並主動引導孩子尋求解決辦法! 比如第一個學期期末成績下滑,則可以在假期時把這一學期的知識點重新梳理學習一遍!

高中二年級

認知特徵: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明顯地分出層次,一個班的同學成績開始出現變化。

心理特點: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導致不同心理狀態。對成績高的同學來説,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慾和探索欲,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而另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説,學習熱情一般,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無所謂的被動狀態。

歸因心理髮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到了高二,孩子對於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即歸因的內化,而不是客觀條件即歸因的外化。

開始對高考產生期待與恐懼 。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且時常幻想未來。

溝通重點: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均衡發展,促進他學習主動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同時幫助他們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將他們的恐懼和焦慮換做去刷題!

高中三年級

心理特徵: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是進入高三後,備考的壓力會明顯增加,孩子在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大,一般會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勢在必得。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於基礎不紮實或者學習方法沒有效,導致成績起伏不定或者不見起色,從而讓學生感覺備考非常疲憊且感覺自己沒辦法考入理想大學,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這一類孩子也會跟着學校的課程走,但是經過努力,成績並沒有起色,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導致總分不會太高。從而讓學生感覺要考大學幾乎不可能,並逐漸放棄備考!

溝通重點:與老師孩子多溝通,跟孩子一起找原因,找解決辦法,制定合理的目標!

總結

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抓住這些規律,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同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相信孩子可以穩穩的度過這重要的6年!

標籤: 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7nxo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