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諸葛亮的最後一戰是

諸葛亮的最後一戰是

諸葛亮的最後一戰是

悲情五丈原大戰:是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後一戰。

五丈原,舉世聞名的古戰場,坐落在關中平原西端的秦嶺與渭河之間,1781年前在這裏發生的那場激戰,讓時間從此定格,讓寂寞無聞的五丈原從此名揚天下。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兵出斜谷,進佔眉縣。當時司馬懿跟手下人説了一句話:“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後來這句話被羅貫中寫進了三國演義,作為司馬懿故弄玄虛的證據之一。

為什麼出武功就是爺們兒,出五丈原就諸軍無事。看了地形圖,再結合當時形勢,就能明白司馬懿這句話的用意何在。

A處是五丈原,在渭水南岸,背靠褒斜道在它的東邊是武功縣,武功南邊正對着駱穀道,西邊是寶雞,也就是當年的陳倉城。

如果諸葛亮從駱穀道出來攻打武功,離東邊的長安不足兩百里,等於戳到了曹魏的心尖兒。戰局到了那個地步,不考慮軍事因素,光是政治壓力,就會逼迫司馬懿跟諸葛亮決戰。到時候狹路相逢勇者勝,勝敗在五五之數。就算諸葛亮肯,司馬懿還不幹呢。如果諸葛亮從斜谷出來,駐紮五丈原,那他就是打算渡過渭水,打下岐山。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岐山以北是崇山峻嶺,諸葛亮一旦攻拔這裏,等於掐斷了隴西和關中的聯繫,戰略意圖和當年守街亭相仿。

司馬懿的戰略很簡單,守。你不打我也不打,你打我也不打。諸葛亮求戰而不得,最終急了眼,罵宣王是個娘們。我們從地形圖上明白了雙方的意圖以後,對史書裏這段記載也就理解透徹了:“亮果上原,將北渡渭,帝遣將軍周當屯陽遂以餌之。數日,亮不動。帝曰:“亮欲爭原而不向陽遂,此意可知也。”遣將軍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備陽遂,與亮會於積石,臨原而戰,亮不得進,還於五丈原。”

所以司馬懿這句話結合地理看,實是一句略帶着點後怕的慶幸。不讀圖,是體會不出他這種感覺的。

但是,諸葛亮為什麼這麼幹。

事實上,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動作相當大。十萬軍隊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紮營,且率軍屯田,明顯有長期作戰的準備。這也許和蜀漢當時的處境有關。三國之中,蜀國最弱,第五次北伐,蜀軍離開自己的糧道相當遠。從蜀軍屯田的行為中可以看出,當時後方的補給已然跟不上軍隊的消耗速度,情況嚴重到不得不在原地尋求給養的程度。恐怕這也是諸葛亮制定此次戰略意圖的隱憂。遠離根據地到國外作戰,最怕的便是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攻取武功,兵向長安,確是一項非常宏大的戰略構想。但並不長於平原作戰的蜀軍,在面對魏軍鐵騎時,勝率最多隻會有五成。一旦戰役失敗,蜀軍唯一可以退卻的,只有武功南面的駱穀道。而這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諸葛亮最終選擇這樣的方針,其實不能算錯。佔領岐山之後,隴西和關中之間的聯繫就會被切斷,蜀軍可以逐步蠶食魏國剩餘的領土,然後向東謀求發展。即使戰役失敗,蜀軍也完全可以在斜谷據險後退,逐步撤出戰場。後來戰役的發展也確實如此。

所以,第五次北伐,其實還是諸葛亮一貫求穩的戰略思想。他唯一沒有料到的,恐怕只是自己的壽命。

標籤: 諸葛亮 一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dzm1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