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求減灶退敵的故事和意思

求減灶退敵的故事和意思

求減灶退敵的故事和意思

減灶,讀音為jiǎn zào ,漢語典故,“減灶”這個典故出自於《史記·孫子列傳》。又叫“減灶退敵”。

公元前342年,魏國的太子申和大將龐涓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攻打韓國,韓國決定向齊國求救。齊國答應了韓國的請求,於是任命田忌為大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領兵五萬前去攻魏救韓。魏將龐涓與孫臏師出同門,知道自己不是孫臏的對手,趕緊下令從韓國撤回軍隊。而齊軍早已悄悄地向魏國的都城大梁進發,為了麻痺敵人,孫臏向大將田忌獻計説,魏國自認為強悍勇猛,天下無敵,一向不把我們齊軍放在眼裏,我們可以將計就計,兵書上常説,用百里速度急行軍去追趕敵人,就會使部隊前後無法接應,我軍已深入魏國境內,可以用減灶之計來迷惑敵人,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田忌認為孫臏説得有道理,於是採用了這一計策。龐涓率領的大軍從攻打韓國的路上趕回魏國,一直跟在齊軍的身後,第一天見齊軍的軍隊有十萬的爐灶第二天爐灶減為五萬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萬人的。龐涓得知此事後很高興,他認為齊軍膽小怕事,就丟下步兵,親自率領一部分輕裝精兵,直撲馬陵。馬陵地區道路狹窄,地形險要,孫臏早已在此設下埋伏,龐涓率領的軍隊進入埋伏圈後,一點防備都沒有,最後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龐涓被迫拔劍自殺。

標籤: 求減 退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ekzo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