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古代如何稱王

古代如何稱王

古代如何稱王

孟子在《孟子》中説:“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武力可以稱霸,而以仁德可以稱王。

管仲説:“夫豐國之謂霸,兼正之國之謂王”,本國富強叫做“霸”,讓諸侯城府叫做“王”。其實管仲和儒家孟子的思想是一樣的。簡單來説,以德服人,是聖王的表現,而以力制人則是霸王的表現。

據古籍記載,先秦夏商周三代稱王,夏商又稱後、帝等。殷商尊崇上天,稱為帝或上帝,周進一步演化為昊天上帝。周王稱天子、以代上帝治理天下。諸侯尊為天王。(西方基督教創世神耶和華就被翻譯成中國古有的上帝,今人大多以為上帝乃耶和華之稱)

自秦始,秦王政混一六國,採取三皇中的泰皇之泰字和上古帝位號之帝字為皇帝,因是第一個,自號始皇帝。”

後世皆稱皇帝、亦為天子。

對帝王的稱呼無非以下幾點:諡號、廟號、年號、姓名及一些“特殊”稱號:如先主、中主、後主、少主、幼主、少帝、廢帝、末帝,這類稱號就是字面意思。

秦朝廢除周之諡號,始皇自定用“數”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後繼的依次稱二世、三世、四世皇帝……

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稱諡號——

周開始(除秦外)諡號是帝王死後的“必需品”。如周成王、漢宣帝、宋武帝、隋煬帝、唐文帝……

稱廟號——

廟號始於商朝,廟號非有功德之君不得授予,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本無貶義。從商始,周秦無廟號,西漢恢復。此後歷代相沿。

廟號自漢“復辟”以來,一直呈現氾濫之勢。本來廟號是授予功德之君的,本質不存在貶義。後面漸倒向諡號一面,起褒貶之義,如明末趙之龍曾言弘光朝廷所上崇禎帝廟號思宗非美諡,弘光君臣最後改易廟號為毅宗。甚至如宋之徽欽、元之順帝一類的亡國之君都有廟號,這已嚴重悖離廟號本質。

諡號本是區區幾字,至唐朝中期諡號變長,不易稱呼,從唐朝開始,及後世皇帝大多都上廟號。從此帝王,多稱廟號。如唐玄宗、唐昭宗、梁太祖、宋太祖、宋光宗、明太祖、明世宗、清世祖……

稱年號——

年號始於漢武帝,用於紀元。在此之前,紀元皆以帝王在位年數計算(如周康王四年、漢惠帝元年)。

至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基本上一帝用一年號(兩個例外: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建元正統、被俘退位後復辟改元天順清太宗黃太吉因即位後金汗建元天聰。後改國號又改元為崇德),所以用年號來稱呼(如洪武帝、景泰帝、順治帝、康熙帝等)。在此之前也有少數用年號稱帝王:漢更始帝、元泰定帝等。

不同朝代不一樣,比如春秋戰國這些不是大統一的,很多諸侯剛開始還是周天子分封的,後面都自立為王了,統一時代,都是皇帝冊封的,自立的就等於造反了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oyw0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