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王陽明讀書三重境界原文

王陽明讀書三重境界原文

王陽明讀書三重境界原文

關於如何讀書,陽明先生的一位友人,曾經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讀書不記得如何”陽明先生做出瞭如下回

一友問:“讀書不記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對於友人的疑問,陽明先生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從根源處講明瞭讀書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記誦——“記得”第二重境界是理解——“曉得”第三重境界是明心——“體證”。

陽明先生説,讀書不需要死記硬背,只要理解文中義就好。其實,就連理解都已經是次要的,比理解更重要的是“明得自家本體”,即通過讀書,反觀自心,明心淨心,讓心歸正。

如果一心只想背誦聖賢文字,便反而讀不懂聖賢文字如果一心只想讀懂聖賢文字,便反而不會在心上用功了。

心上用功就是陽明先生所説“明得自家本體”,指的是,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聖賢之心有哪些差別,懺悔一切與聖賢不相映的起心動念,去除自己心中的不明和私慾,從而讓自己的黑窣窣的心明亮起來。

1508年,陽明先生到達龍場,實現了著名的“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原來,天理不在外面,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心即理!心中的良知也是世間的天理,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

因而,陽明先生為友人指明瞭讀書的第一要義——是就達致良知,開啟心中的無盡寶藏。人生的重大祕密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讀聖賢書,就是以自己的心來印照聖賢之心,從而開發心中寶藏。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其實這句話裏的“讀書”,指的是讀聖賢書、學聖賢學。在上古時代,“教者惟以此為教,學者惟以此為學”(陽明先生“拔本塞源論”),人人都學習聖賢思想,因而人人都自致其良知、各安本分、各勤其業、相生相養,從而實現天下太平、人人和諧的大同社會景象。

如此,我們更加明白了陽明先生的教誨,讀書就是要與聖賢心相映,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有了更高層面的心靈品質,真正提升了智慧與能量,才能靈活地運用方法與心法!

生命的質量本可以更加提升,人生價值本可以更加放大,智慧和能量可以不斷提升,只是被不同程度的不明和貪慾所遮蔽和障礙了。建設心靈品質,就是去除心中的不明和貪慾,以更高層面之心為心,提升心的層面,從而達至更高層面的成功。

如何在讀書中建設心靈品質呢洞察人心的陽明先生在《黃修易錄》中還有如下教誨:

“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讀聖賢書時,以聖賢之心觀照自己,若有“強記之心”“欲速之心”“鬥靡之心”(好鬥、好勝之心),就要克去。讀書終日只是與聖賢之心相印,跟聖賢心心相印的時候,就是靠近純天理之心,因為聖賢之心是天理之心。

如此,不管如何讀書,都是調攝自己的心,從而建設更高層面的心靈品質,開發心中寶藏——仁愛、智慧、胸懷、能量,如此怎麼會覺得累和焦慮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y9ke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