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古代燈籠的用處

古代燈籠的用處

古代燈籠的用處

古代的燈籠除了照明,還有個重要作用,就是烘托節日的氣氛。中國歷史上的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恰恰是燈節。是以各種爭奇鬥豔的花燈成為一年當中最絢麗最歡騰的節日,中國傳統的狂歡節,從宋代起,上元節就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花燈的盛會。

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一首詠尚源記無終結物的詩作,其中羅列當時江南吳忠地區的各種節日彩燈,而且還細心一一做了註釋,於是我們得已瞭解到這些花燈包括各個仿相把竹竿加以彎曲,紮成牌樓式門洞,上掛燈籠,有些街巷中會接連設置幾十座這樣的竹扎洞門讓人彷彿行走在翠竹洞裏。

其中最多見的是蓮花燈,又讓遊客彷彿是看到了蓮花燈組成的城牆,私人船組從自家的桅杆頂上綁一些長杆,跟你掛個球燈,遠望彷彿半空中的孤星,而一座座橋樑也掛滿燈籠,宛如鵲橋忽然降落人間,小户人家門前立個狗行燈,高門大户,則實行數量跟高登杆杆頂稱一對路行燈。

低温玻璃製作的各式彩燈是宋代上元節的最大亮點,其中有玻璃片裝面的琉璃扶風燈,也有玻璃珠串成的水晶簾燈,問閻羅燈是用剪成小片的紅白綾羅連成彩色燈球的表面綠紅燈,所以不同顏色的彩色低温玻璃嵌在燈罩上,光的折射原理,當人從玻璃燈片的空隙中看去時,在每個空隙看到的都是不同的花樣。魔法花果的以梔子燈和普通燈最受歡迎,又勝娟和程大方燈畫上著名的歷史故事,農村人特別喜歡。

而月燈是低温玻璃製成的大圓形燈泡,宛如圓月,很多人家都在門前掛上一盞,透明玻璃瓶裏盛水,養幾尾小魚,再在瓶後安置個燭台,以燭光映出油洞,是有錢人家喜歡的橙色,同時自己轉個不停的走馬燈也隨處可見。

燈籠最基本的功能是照明,相較於蠟燭,它有更多優點,首先是放風。無論是自然風,還是提燈行走帶起來的氣流,有燈籠在,火光更不易熄滅蠟燭光點比較小,火光容易上下跳躍,這會給人帶來不舒服的視覺感受,有燈籠罩住作為緩衝,就會減少光的跳動,柔和舒服很多通過不同樣式的燈籠,可以營造不同氛圍,用於不同場合。有時需要喜慶氣氛,就用紅紙燈籠,有時需要稍微清冷一些的感覺,可以用青紙燈籠。

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後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製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燈籠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除此之外,燈籠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説,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

標籤: 燈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z599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