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古代人的字就是小名吧

古代人的字就是小名吧

古代人的字就是小名吧

古代的名被叫做本名,据说是孩子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的,(当然一出生也可以取名字)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那么为什么要三个月后才起名字呢因为古代的时候,医疗水平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小孩儿在不满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死去。所以古代的人们,当孩子满了三个月以后,确定他能够生存,才给他起名字。

而且这个名,是孩子小的时候,他的长辈称呼的,通常这个“名”被叫做“小名”或者是“乳名”。在先秦时期的时候,人们取名没有好听与不好听之说,也就是没有雅俗之分。比如说:齐桓公名叫小白,晋成公名叫黑臀。这样的名字看似真的很随意,但是可能其实之中可是含有某种特征,或者说某种特定的意义,那么其中具体有什么意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古代的人除了“名”之外还有一个“字”。“字”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周朝的时候便开始逐渐盛行。根据《礼记·檀公》的记载,男子在加冠之后,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正式步入社会了,那么进入社会后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用“名”来相互称谓,就显得不够尊重对方,所以在名之外人们又起了一个“字”。在交往的时候,便互相称呼对方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己的本名,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辈分比较大的人,可以用本名来称呼自己。长辈称呼晚辈名字的时候,表示的是比较亲昵,当自己对别人说自己名字的时候,那么就显得自己比较谦逊。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人们都用字来互相称呼对方。

那么古代的人取字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吗是不是随便起的呢当然不是,古代人取名或者是取字的时候,是比较注重它的内涵的,希望用名或者是字来表达自己的德行和愿望。而“字”跟“名”的意思可以相同,比如屈平,字原,二者意思相同。诸葛亮,字孔明,都是光亮的意思。

“字”和“名”的意思也可以相近,不相同。比如说,郑樵,字渔仲。这两者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又相辅相成。

“字”和“名”的意思也可以是相反的,比如说朱熹,字元晦。熹字代表白天,晦字代表黑夜,两者完全相对。

还有“字”和“名”相互引申补充的,二者相互补充。比如白居易,字乐天。讲的大概是居住的安静祥和,才能乐天命吧。

古人的“字”与名是不同的。具体说明如下: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表字)、号等。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体。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标签: 古代人 小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zh-my/lvse/xinli/q2w4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