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九連環的發明者

九連環的發明者

九連環的發明者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卓文君

九連環是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發明的。

1、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懷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卓文君生於西漢,諸葛亮生於東漢末年,其時漢室江山已分崩離析。二人相差幾百年。也就是說,在諸葛亮之前幾百年的西漢,九連環已經存在。故“九連環由諸葛亮發明”之說並不正確,可能系後世誤傳。也有人認為卓文君作詞的故事似元朝杜撰,因為詞風明顯不是漢朝時所有。

2、傳說九連環源於中國古代傳統民間,一說發明於戰國時代,另一說發明於三國時期,但能確認就是九連環的記載是明代楊慎(1488-1559,號升庵)的《丹鉛總錄》(見《升庵集》卷六十八),並不早於歐洲。

在中國,戰國時代名家惠施曾著立《連環可解》的立論。惠施所說連環是指《戰國策》卷第十三中提到的玉連環,南宋鮑彪注稱這種玉連環是“兩環相貫”,顯然不是這裡所說的九連環。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常帶兵打仗,為排遣妻子寂寞而發明。於明代普及,明代中期時,流傳更是極廣。清代上至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個個愛玩“九連環”。《紅樓夢》中曾有描寫在深閨中玩九連環的細節。

3、在西方,16世紀前,歐洲有了九連環的記載。1550年,巴黎刊行的數學文獻,清楚地討論過這“中國難題”。著名義大利數學家卡當的著作中將之稱為“中國九連環”。1685年,英國數學家瓦里斯對此作了詳細的數學說明。19世紀,格羅斯用二進位數給了它一個十分優美的解答。

總之,九連環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有著聰明的象徵。在古代,對於人們來說,九連環不算是一種玩具,而是代表智慧的象徵。電視劇看多的人應該會有這樣一個印象:出使天朝的外邦,有些比較囂張的,都會拿出九連環來刁難朝中大臣。在大家都束手無策,外邦使官洋洋得意的時候,總會有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出來解出九連環,挽回天朝的顏面。因此,九連環總是會被賦予聰明,有智慧的帽子

擴充套件資料:

1、九連環是中國傳統民間智力玩具,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

把玩時,按照一定的程式反覆操作,可使9個圓環分別解開,或合二為一。

2、九連環是一種流傳於山西省的傳統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3、九連環構造:

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其製作,用金屬絲製成圓形小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劍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環均以銅杆與之相接。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341 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繡球、宮燈等狀。

標籤: 九連環 發明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tw/lvse/xinli/w144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