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典故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典故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典故

八个字是一种古代的文学隐喻,见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

文中写到,曹操带兵路过上虞,看到当地的曹娥碑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问他人后得知乃东汉文学大家蔡邕所提,一时不明其中的意思。环顾众人,所有人中唯有杨修说已知其意。

曹操说:汝休言,容吾思之。等想出来后,曹操才问杨修其中的意思。杨修解读这是隐喻,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从此,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典故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其实“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里面有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话说东汉年间,浙江上虞有位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投江寻觅溺水而亡的父亲的尸体,最后她本人也被淹死了。曹娥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树碑立传,有了著名的《曹娥碑》。

     而写碑作文者,据说是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天才(邯郸淳)。传言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文采斐然。《曹娥碑》在旧时文人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数年之后,著名文学家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也)路过上虞,特去朝拜。当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迷茫,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后人只当这八个大字是天书,谁也不解其义。

       又过了若干年。曹操和他的秘书杨修(后来被曹操砍头的那位)路过上虞,也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当然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让我想一想。”又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

       杨修于是说他的解读:“黄绢,色丝也,此为‘绝’字幼妇,少女也,此为‘妙’字外孙,女之子也,此为‘好’字齑臼,受辛也,此为‘辞’(‘辤’同‘辞’)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意为‘绝妙好辞’也!”

       曹操一听,跟自己想的完全一致,可是自己走了30里路才想出来,便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真不及你老弟啊!”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标签: 外孙 黄绢幼 齑臼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339e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