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杜甫草堂是如何形成的

杜甫草堂是如何形成的

杜甫草堂是如何形成的

公元759年冬天,为了躲避安史之乱,诗人杜甫携家带口,从甘肃陇右辗转几百里路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涴花溪畔修建一座茅屋居住。杜甫自诩为“草堂”,也叫“成都草堂”,为记念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老百姓称其为“杜甫草堂”。

杜甫一家就住在这茅草屋中。秋天,一个风大雨急的天气,屋子上面的茅草被风刮掉。一家老小躲在透风漏雨的茅草屋内,饥寒交迫,无法睡眠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穷苦百姓,作诗一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今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罥:读Juan,挂的意思。衾:读qin,被子的意思。)

杜甫通过自己的茅草屋被大风所破,全家老小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也不复存在。五代时,诗人韦庄找到草堂遗址,重建草堂。后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建。其中经明弘治十三年及清嘉庆十六年,两次重修,奠定了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成为纪念祠堂与诗人故居为一体的博物馆。

“杜甫草堂”建筑古朴典雅,园林秀丽幽静,是著名文化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标签: 杜甫 草堂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4990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