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40年代同声歌唱的创作特点

40年代同声歌唱的创作特点

40年代同声歌唱的创作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的群众歌曲以直接反映当时军民对敌斗争的题材占最重要的地位。解放区的音乐工作者深入群众,认真学习民间音乐,创作了大量反映斗争生活、支援解放战争的新作品,如:《打》《将革命进行到底》《胜利进行曲》《战斗进行曲》《说打就打》等。有不少群众歌曲反映了边区与解放区充满民主、团结的新的政治生活和亲如鱼水的军民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对党和领袖的深厚感情,如:《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等。

抗战时期聂耳、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及《黄河大合唱》等可称为合唱之魂。正是由于这阶段的创作题材都以反映根据地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斗争和解放区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为主,所以,歌曲中最突出的就是在音乐语言和形式上显现出更加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歌曲的感情更朴实,歌曲的形象真正与群众的生活接近,用音乐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解放区人民群众热爱自由、热爱和平、决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努力的崇高理想。因此,各种群众歌咏活动是当时合唱的主要形式,是解放区合唱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时期还有反映城市中工人阶级进行建设的新作品,如《工人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标签: 同声 创作 歌唱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qq97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