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俄國哲學家普列漢諾夫學說

俄國哲學家普列漢諾夫學說

俄國哲學家普列漢諾夫學說

普列漢諾夫所謂的“社會學”大致有兩種意義:

廣義指一切社會科學,即關於社會現象的諸科學

狹義指一般社會學理論,用他自己的說法叫做社會科學的“代數學”,它同經濟學、歷史學或其他社會科學的關係,是一般同特殊的關係。

他認爲,唯物史觀給一切想成爲科學的關於人類社會的學說提供了必要的導論。它是以宇宙爲出發點的唯物辯證法在社會方面的應用。凡是正確反映對象存在、發展和變化的規律性的認識都是科學,就這一點說,社會學和自然科學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差異。它們的區別只在於研究的對象以及現時所達到的成熟程度不同。

辯證唯物主義從社會學中徹底清除出人性論和目的論,用社會人的需要以及滿足這些需要的手段來解釋人的活動。

唯物史觀的創立,使社會學開始變成像自然科學那種意義下的科學,它具有強大的預見功能。但任何社會學只能預見社會過程的一般的性質、方向和結果,不能預見個別事件和具體細節。隨着認識的發展,社會學預見的精確性將逐步提高。

普列漢諾夫通俗、詳細地闡述了作爲一般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各種根本問題,在諸如地理環境、中介環節、個人的歷史作用等方面,特別是作爲他的社會結構學說核心的著名的“五項論”,發展、豐富和具體化了K.馬克思、F.恩格斯的社會學思想,提出一系列新原理、新命題和新論證。

五項論就是按照社會人活動的性質把社會結構分爲生產力、經濟關係、社會政治制度、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五項,其中前面的每一項對後面的項目都有起源關係,而後面的每一項又反作用於前面的項目。

社會心理學說  普列漢諾夫把社會意識區分爲兩種基本形態和兩個前後相繼的階段,即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並認爲社會心理是一切思想體系的共同根源。

社會心理是指特定時期特定民族或特定階級、階層廣大羣衆中間普遍流行、自發產生、沒有經過系統加工整理的精神狀況,包括現實社會生活使他們產生的,以及從傳統中獲得的各種感覺、情緒、理想、願望、要求、信念、習慣、道德風尚和審美情趣等,即人們的日常意識思想體系是經過概括的系統化了的社會意識。普列漢諾夫還闡述了社會心理的各種屬性或特性,分析了它們發展的一些重要規律。

他對歐洲各國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階級、階層、職業的人們的社會心理,作了許多概括,進行了生動的和極有價值的說明,指出這些心理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又如何反映在當時的哲學思想、文藝作品和歷史著作中,以及發生過怎樣的社會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hant/lvse/xinli/45we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