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安史之亂全過程

安史之亂全過程

安史之亂全過程

地中央與地方割據勢力其節度使之間的矛盾,各個節度使的權利過於強大,即財政軍政於一體成為地方的真正首領,可以抗衡中央的存在。

唐元宗後期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流離失所,而且唐玄宗後期生活奢靡導致人民負擔加重。

中央權力集團腐敗嚴重,有着口蜜腹劍稱號的李林甫欺上瞞下,公開行賄,忌賢妒能,嬌縱跋扈,不可一世。導致趨炎附勢的小人充盈朝堂之上,無人能夠做出對於節度使權利的勸諫也直接導致了安祿山後來的謀反。

後來安祿山謀反,導致唐玄宗倉皇出逃。直接導致唐朝由盛轉衰,急轉直下。

安史之亂的具體經過:

安祿山起兵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范陽(今北京)起兵。當時全國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太守、縣令或逃或降。

唐軍抵抗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安祿山反訊,猶豫後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準備防守命皇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長安失守與玄宗退位

唐玄宗於十一月十五日派特使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安祿山的大軍雖遇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攻入洛邑。東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不降,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負責守衞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唐玄宗聽信監軍宦官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載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1、安史之亂爆發,755年,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楊國忠和安祿山有矛盾,安祿山怕楊國忠對己不利,所以以討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叛變,安祿山一路南下,不到兩月,就已攻打到洛陽,自立為燕帝,國號燕。安祿山破潼關以後,活捉了唐朝將領哥舒翰,衝入長安。玄宗拔腿就跑,跑到了南方四川,當他逃到馬嵬驛的時候,軍士突然譁變,楊貴妃被逼自縊,太子李亨即位靈武,這就是肅宗。

2、安祿山被他的大兒子安慶緒所殺。唐朝軍隊趁這個空隙,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史思明投降唐王朝,受封為范陽節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次叛亂,所以想把他消滅,不料,休息泄露,史思明立馬反叛。郭子儀、李光弼攻打安慶緒,包圍了鄴郡,史思明帶兵援助安慶緒,合併其兵,回到范陽,稱為大燕皇帝。

3、思明後來又被他兒子殺害。李光弼再借回紇的軍隊,打敗史朝義。史朝義部下發生兵變,史朝義又被部下所殺,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統治階級和人民之間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唐玄宗時期,社會經濟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時由於封建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土地兼併,均田制遭到破壞,農民失去土地變成流民。再加上,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從開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過着縱情聲色的生活,統治階級的腐朽進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kme6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