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綠色生活 >心理 >

鴨皮蘸白糖誰首創

鴨皮蘸白糖誰首創

鴨皮蘸白糖誰首創

這種喪心病狂的吃法,據説是梅蘭芳先生首創的,他特別喜歡吃燒鴨子,但是不敢蘸醬多吃,也不敢吃葱什麼的,怕倒嗓。無疑中發現鴨皮蘸白糖特別好吃,而且因為塊數有限也不會吃多。後來就有了這麼個吃法。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説,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遊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遊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關於烤鴨的形成,早在公元400多年的南北朝,《食珍錄》中即有“炙鴨”字樣出現,南宋時,“炙鴨”已為臨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其時烤鴨不但已成為民間美味,同時也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饈。但至後來,據《元史》記載,元破臨安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城裏的百工技藝徙至大都(北京),由此,烤鴨技術就這樣傳到北京,烤鴨併成為元宮御膳奇珍之一。繼而,隨着朝代的更替,烤鴨亦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明代時,烤鴨還是宮中元宵節必備的佳餚據説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特別愛吃烤鴨。從此,便正式命為“北京烤鴨”。後來,北京烤鴨隨着社會的發展,並逐步由皇宮傳到民間。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烤鴨的聲譽與日俱增,更加聞名世界。據説周總理生前十分欣賞和關注這一名菜,宴請外賓,品嚐烤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今鴨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現代化,風味更加珍美。

北京烤鴨的烤制,分明爐(即掛爐)和燜爐兩法。特色就是使用掛爐烤法烤制,它是從清宮廷御膳房烤制乳豬特製的掛爐方法移植過來的。所烤出的鴨子,表面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裏肉嫩,別有一種特殊的鮮美味道。而烤鴨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將其削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葉餅塗上甜麪醬,然後放上香葱、蒜泥、烤鴨片等卷而食之,極為香美。

吃法的由來分:

第一種吃法:據説是先由大宅門裏的太太小姐們興起來的。她們既不肯吃葱,也不肯吃蒜,卻喜歡將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以後,全聚德跑堂的一見女客來了,便必然跟着烤鴨,上一小碟白糖。

第二種吃法:甜麪醬加葱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麪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葱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真是好吃無比。

第三種吃法:蒜泥加甜麪醬,也可配蘿蔔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也是早年受歡迎的一種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着蒜泥、甜麪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當時走進全聚德,常常可以聽到樓上跑堂的向樓下廚房裏吆喝:"砸爛蒜!"那時,每天裏有兩三名學徒坐在小凳上專門剝蒜,有時,還供不應求。

再有就是主食。吃烤鴨時的主食,主要是荷葉餅。在清代《順天府志》一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烤鴨子,以片兒餑餑夾食之。”這種片兒餑餑就是荷葉餅。這荷葉餅也是很有講究的。首先是薄,要能透光其次還要韌,要有彈性,薄薄一片荷葉餅捏在手裏一手抓成團再鬆開,荷葉餅必須是不粘不破,放在手心依然平整乾淨。除了荷葉餅之外,還有空心芝麻燒餅。將烤鴨蘸了甜麪醬,同葱條等一起塞進空心芝麻餅裏食之,味道也極佳美。

鴨皮蘸白糖誰首創

梅蘭芳先生的首創,以前他喜歡吃燒鴨子,但不敢蘸醬多吃,也不敢吃葱,怕倒嗓。無疑中發現鴨皮蘸白糖很好吃,且因為塊數有限也不會吃多。後來就有了這麼個吃法。

標籤: 首創 鴨皮 白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rmnxw.com/zh-mo/lvse/xinli/z05l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