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关于底足的时尚顾问

古月轩真品底足特征
  • 古月轩真品底足特征

  • 胎体质量均十分高,胎骨细密平整,露胎的底足均十分细洁,尤以雍正器最为细滑。总之,珍品胎体厚薄适度。古月轩泛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珐琅彩瓷器。...
  • 10156
雍正蓝釉底足特征
  • 雍正蓝釉底足特征

  • 雍正时期的天蓝釉瓷器足际露胎处多为浑圆的“泥鳅背”状。其胎骨质量与前期一致,只是小件器物较康熙时期的略显轻薄。大件琢器胎骨较厚,但不显笨拙。这时期的天蓝釉瓷器常见有各种装饰,多为弦纹、乳钉纹、贴塑铺首耳、模印花卉等装饰效果雍正时期霁蓝釉颜色深沉,胎骨致密,器型...
  • 10940
民国瓷器底足特征
  • 民国瓷器底足特征

  • 民国红釉瓷器底足特征:呈现出米黄色及苹果绿的釉色。从其瓷器的底部来看,瓷器表面的红色釉面从瓷器的口部逐渐向下增厚,并且在瓷器口部沿边的位置露出了一圈雪白的胎质。整个瓷器的釉面到了瓷器的底部突然停止,成为了釉面最后的地方,导致其底部还呈现出米黄色及苹果绿的釉色,...
  • 29943
北宋官窑底足特征
  • 北宋官窑底足特征

  • 1,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2、质感上佰追求璞玉的效果,玉质感很强。3、釉层滋润,介于丝绸光泽与“羊脂”般的美玉质感之间,鱼子纹的晶莹奇妙之处不可言传,却与“做旧”后的乌光质感绝然不同。...
  • 7253
元代霁蓝釉底足的特点
  • 元代霁蓝釉底足的特点

  • 1、不上釉元代瓷器底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上釉,处于裸露状态。元代瓷器足底一般是平底或者是浅窝底,旋削成型,呈裸露状态,有的会上护胎汁,有的连护胎汁也不会上,仔细观察和其它朝代的瓷器足底有明显不同。2、修削平整元代的瓷盘虽然底足不上釉,但是修削十分干净且也极为平整,就算...
  • 4890
明代哥釉大碗底足特征
  • 明代哥釉大碗底足特征

  • 我国明代瓷器哥釉大碗底足的特征有以下这些:明代哥釉大碗底足的特征是5.4cm口径,13.1cm底径,4.2cm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釉面开片,明代哥釉大碗底足的特征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明代时期,景德镇成功烧制哥釉器。从永宣至成化,明代哥釉大碗底足的特征是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
  • 24798
乾隆炉钧釉瓷底足有火石红嘛
  • 乾隆炉钧釉瓷底足有火石红嘛

  • 火石红的产生是由于胎内的胎土含铁量比较高,一般为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为分界线,雍正时期以前的瓷器有火石红底,乾隆时期以后瓷器就没有火石红底了,都是沙石底,所以在瓷器鉴别方面火石红底的意义就在于此...
  • 22246
元青花底足粘砂特征
  • 元青花底足粘砂特征

  • 绝大部分元青花瓷器为砂底,即底部露胎不上釉,但也有釉底的。有残余没有擦拭干净的釉斑,然后底部比较干净,露胎之处显得细腻如粉比较油润。新仿的瓷器做不到这种胎骨,所以就干脆搞得黑乎乎脏兮兮的,让你看不到真正的底。其实真品元青花的底部都是比较细腻干净的(官窑)。呈现不规...
  • 31821
瓷器的底足发糠是什么意思
  • 瓷器的底足发糠是什么意思

  • 瓷器的底足发糠意思是此件瓷器的胎体不够致密,用的不是好的高岭土或者是灌浆成型的,也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一件好瓷器。古陶瓷鉴赏有一句行话叫“举足轻重”,意思是说鉴定瓷器真伪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关键,所谓举其足而知其轻重也。“看瓷不看底,断代没道理”说的意思也差不多...
  • 24151
真品宋代龙泉窑底足特征
  • 真品宋代龙泉窑底足特征

  • 宋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包括:底心有小凸起,底沙细腻均匀,底足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呈现出融洽自然的整体感,有时底足内壁有细密的开片。...
  • 20697
乾隆瓷器底足修胎特点
  • 乾隆瓷器底足修胎特点

  • 清代底足早期大器光滑砂,顺治康熙多样夸。双层斜削和平削,外高里矮内敛搭。三层台式槽拱平,滚圆泥鳅直高扒。注解早期顺治康熙时的底平光滑底足,有粘砂。清朝各种底都出现了,如双足底、内敛底、外敞底,有台阶式底,多台阶式、直平式、泥鳅背式,乾隆果绿色底有涟漪波纹是特色。...
  • 11911
乾隆红釉瓷器底足特征
  • 乾隆红釉瓷器底足特征

  • 乾隆初期器物的胎骨基本上沿袭了雍正时的特征。后期,胎质的坚硬、精细和洁白程度比雍正时略显逊色,胎壁也稍厚一些。民窑器物的胎质有很多都可与官窑相媲美,但也有一部分质量较差。乾隆早期窑变红釉尚能保持雍正时红蓝色交织变幻的特点,随后演变为红蓝面积相等或红色大于蓝色...
  • 3871
怀仁窑油滴盏底足特征
  • 怀仁窑油滴盏底足特征

  • 此盏圆口微内敛,深腹圈足,修坯均匀,胎体呈深褐色,通神施黑釉,近足处有流釉,上分布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点状窑变痕,有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属较为典型的窑变油滴釉器,这是由于在烧窑过程中,釉内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由于形成条件比较苛刻,故成...
  • 20074
越窑瓷器底足特征
  • 越窑瓷器底足特征

  • 越窑青瓷这类陶瓷器的圈足特点有变化,以唾壶为例:三国、西晋初,为六大口、圆腹、高圈足、平底或饼形足。南朝及隋,腹更高,饼形足加高,有的有盖,下有托盘。唐中晚期,演变成大口、细短颈、圆腹矮圈足。五代、宋沿袭,无多大变化。早期的越窑器物与唐代越窑器物各有艺术特色。&nbsp&nb...
  • 5636
耀州窑瓷器底足特征
  • 耀州窑瓷器底足特征

  • 1、耀州窑瓷器在不同时期其底足的特征不同,唐代时期的耀州窑盘碗瓷器底足为宽矮圈足,也被称为玉璧形底,晚唐时期逐渐演变为圈足细窄的玉环底。2、五代时期的耀州窑瓷器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底较大,其足多外嫩,通体施釉到底,有较多的裹足釉装饰,并且器底或足底大多都会留有三角支垫或...
  • 18073
明青花底足特征
  • 明青花底足特征

  • 露胎是明青花底足时特征。明万历青花瓷的底部圈足是不上釉彩的,基本上都会露胎,只是露胎的方式不同,有的青花瓷是整个底足都会露胎,而有的青花瓷仅仅只是圈足露胎。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外足墙...
  • 28723
元末青花瓷底足特征
  • 元末青花瓷底足特征

  • 原木青花瓷底足的特征有3个:一是不上釉,一般是平底或者是浅窝底,旋削成型,呈裸露状态,有的会上护胎汁,有的连护胎汁也不会上。二是修削平整。虽然底足不上釉,但是修削十分干净且也极为平整。三是附着杂物。元代的瓷器底足经常粘附有杂物,而且粘的很牢固,难以擦洗干净。...
  • 7579
元明清瓷器底足演变
  • 元明清瓷器底足演变

  • 元明清瓷器底足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青口白舌,线条流畅,器型规整。元明清瓷器底足演变主要是因为材质和制作工艺的原因。...
  • 20193
现代仿霁蓝釉瓷器底足特征
  • 现代仿霁蓝釉瓷器底足特征

  • 特征:1、主要判断是釉色乌黑泛暗黄色,可以多和描金手法一起使用。2、料的话有纯黑和黑地彩两种:纯黑为一色黑地彩即在黑地上施彩绘,以黄绿紫三色为多。3、用含铁量大13。4%的乌金土制釉而烧出一种光泽透亮、色黑如漆的纯正黑釉。4、乌金釉与一般的区别除铁成分外,还有锰、钴等...
  • 15780
五代秘色瓷器底足特征
  • 五代秘色瓷器底足特征

  • 1、秘色瓷器胎质细腻纯净,完全不见普遍青瓷上的铁锈点等杂质,气孔亦似乎不见2、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匀,釉面莹润肥厚,部分器物略呈乳浊化,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3、均施满釉,部分器物底部垫烧部位在施釉后再行刮去,以方便垫烧,此类器物的外底一般较大,如玉璧底碗、枕等。...
  • 22202
北宋官窑底足真品特征
  • 北宋官窑底足真品特征

  • 特征:施釉不到底,圈足裸露,但圈足修胎规整,圈足外墙垂直,内墙外撇成斜角,这样手指捏着圈足拿不起小碗。还有一个特征是这三个小碗圈足都有墨迹。宋人爱在碗底写字,但这只是一个辅助特征,并不能代表所有宋瓷碗。...
  • 13065
金代钧瓷斗笠茶盏底足图片
  • 金代钧瓷斗笠茶盏底足图片

  • 钧瓷斗笠茶盏,此盏敞口,斜壁,圈足,足底露胎,呈斗笠形,线条流畅舒展敞口斜直壁的金代钧瓷斗笠茶盏有利于留下退去以后的水痕,因此金代钧瓷斗笠茶盏作为茶具颇盛行于南北方各大窑口。金代钧瓷斗笠茶盏是钧窑里面烧制工艺最高的瓷器。...
  • 20199
清代和田玉青花底足特征
  • 清代和田玉青花底足特征

  • 1、聚墨青花,这种青花黑色很聚,且黑白分明,有时哪怕不雕刻都像一幅天然山水画2、点墨青花,这种青花墨色呈点状分布,适合巧雕。3、窜青花,严格来讲,其实属于一种瑕疵,行内人也称呼这样的青花为窜青花。当然,这名字一出来就感觉不太好,比如,切了个料子,窜青花,就是说明这个料子里隐约有...
  • 6417
瓷器底足斜削与平削
  • 瓷器底足斜削与平削

  • &nbsp&nbsp瓷器底足斜削是明朝的,而平削是元代的。最为典型的就是平切底,这种底足也是蒙古人喜欢粗犷,自然的体现,底足一刀平切,简单,大方,足墙内外垂直,足墙内外底平坦,无釉。元代的这种底足,起到的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继承唐宋的玉璧底,保证了碗盘类瓷器的稳定性,向下开启了较...
  • 21486
乾隆官窑底足特征
  • 乾隆官窑底足特征

  • 乾隆时期的瓷器的底款特征如下:1、青花字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2、“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3、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篆书多于楷书。“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
  • 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