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前汉和后汉的区别

前汉和后汉的区别

前汉和后汉的区别

1、社会阶层的固化程度

前汉在秦末战争的废墟上建立。史书上说,西汉开国,政府高官无法配齐马匹,只能乘坐牛车上班。皇室的马车,甚至连挑选四匹同种颜色的马匹都办不到。前汉初一穷二白之窘状,从史料记载可见一斑。

随着前汉各项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不可避免,这也是王莽新朝替换前汉,试行改革的原因所在。王莽改革失败,后汉在战争废墟上建立,后汉开国的窘状,也许无异于前汉,但是就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而言,前汉是孕育生长期,而到了后汉,形势不可逆转,门第世家或者地方豪强主宰话语权,只是时间问题。

前汉的社会阶层尚存在上下流动的空间,但是后汉的社会演变特征,除非是类似四世三公的袁绍,普通人很难通过自身的道德水准与知识水平脱颖而出。社会阶层的固化程度,就是前汉后汉的最大区别。

2、内廷政治的深化程度

诸葛亮《出师表》指出,前汉是“亲贤臣,远小人”、后汉是“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的表述,其实是说前汉是外廷政治,而后汉是内廷政治。就执政合法性而言,前汉的外廷政治理应是常态化的政治形态,而后汉的内廷政治应该是非常态的政治形态。

但是,东亚帝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其实后汉的内廷政治才是常态政治,虽然从执政合法性而言不应如此,而前汉的外廷政治恰恰是非常态化政治,虽然相对于黑市地位的内廷,外廷本应更具执政的合法性。

本质而言,外廷是皇权的合法代理人,但是,皇权只有在两种前提下,才能对代理人做到绝对信任:一是皇权能够完全控制外廷二是皇权能够完全架空外廷。基于要满足这两种前提,皇权就必须做到:一是皇权要不断发明新的、只服务于皇帝的私人办事机构(最初其实也是内廷),不断替换原有外廷政治班底,以便控制外廷二是皇权要与内廷势力结盟,以便控制直至架空外廷,皇帝可以选择与外戚结盟,也可以选择与只效忠于皇帝的内廷宦官结盟,具体政治形态,视皇权自身的发育状况而定。

西汉王朝内廷政治的深化程度低,而东汉王朝的内廷政治的深化程度高,从类似诸葛亮这种士大夫代表的角度,就是前汉“亲贤臣,远小人”,而后汉“亲小人,远贤臣”。

3、汉胡关系的危险程度

西汉王朝的汉胡关系,其危险性(对中原帝国而言)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大致以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征,击溃匈奴主力为转折点,也即是说,西汉王朝汉胡关系的危险,是显性的存在。

东汉王朝的汉胡关系,其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对内徙胡人以及内徙胡人武力的控制能力,东汉王朝汉胡关系的危险,是隐性的存在。

表面上看,西汉王朝汉胡关系(武帝之前),如悬挂于帝国之上的利剑,极具威胁。但是,如果说西汉王朝如同头悬利剑,那么东汉王朝则如同坐在火山口,显而易见,前者看似危险,实则无事,后者看似无事,实则危险。

两汉的汉胡关系的演变路径,如果放宽历史的长镜头,五胡乱华是剧本结尾。倘若以五胡乱华为剧本的结尾,回放历史的镜头,那么,剧情最初的发展,其实也是形势使然,当事人无可厚非。

最初的剧情,决定了剧本的结尾。最初剧情主要的两个情节是:一是汉王朝击溃匈奴主力后,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北匈奴继续以汉王朝为敌,南匈奴投靠汉王朝,并作为最初的内徙胡人,迁居进入内地(五胡乱华的发起人刘渊,就是内徙匈奴的后代)二是东汉王朝废除西汉的全民服兵役制度,实行募兵制,推行蛮夷雇佣军政策,此举既免除顺民的兵役负担,又弥补了汉人武力水准下降的不足,同时还发挥了以夷制夷的功效。

由此可见, 最初剧情的两个主要情节,不仅不是权宜之策,而且是唯一之选的英明之举,只不过,历史当事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当时的作为,最终演变的后果而已。

东西之分是以国都而论的,西汉都于长安,东汉都于洛阳。两个国都一东一西。

两汉也叫前汉和后汉。王莽的新朝将汉分开。刘秀是汉宗室出身,他建立的王朝被视为刘邦汉朝的延续,故为后汉。

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故在区分两汉时叫后汉为东汉。

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夺权,自称皇帝,国号为新。这是东西汉的分水岭。之后,西汉景帝后裔刘秀崛起,推翻王莽,统一天下,仍称国号为汉,这就是东汉光武帝。

因为,王莽乱政时期,汉朝实际意义上已经灭亡,为了区分前后汉,就把刘邦建都于西都长安的汉朝称为西汉,而把刘秀建都于东都洛阳的汉朝成为东汉。

东、西是基于都城在地理位置上的区分。

标签: 后汉 前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9970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