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陶醉壶口语言赏析

陶醉壶口语言赏析

陶醉壶口语言赏析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之中,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接,是古老黄河上名闻天下的壮丽景观。

作品开篇就是一声欣喜的呼唤:“到壶口看瀑布去!”这一声呼唤,有几多兴奋、几多期盼。

然而,作者接着却是“欲扬先抑”,不写壮丽的壶口瀑布,而是写单调漫长的旅途、平淡无奇的窗景和车厢内“断断续续的鼾声”。这段文字仿佛是大战前的寂静、黎明前的黑暗,旨在为壶口瀑布轰轰隆隆的出场而蓄势,而静场。

接着,作者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写了壶口瀑布“先声夺人”的巨响,一连用了“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三个比喻,描写声音巨大的程度,让未曾到过壶口的读者也有了如闻其声的感觉。

随后,作者才从正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作者是诗人,诗人写壶口瀑布,自有诗人本色。虽然文体是散文,但作者采用的是诗家之语,词语精炼,音节铿锵,节奏强烈,韵味深长,使人读文如读诗,处处感到浓郁的诗意。如写瀑布的色彩:“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词语或短或长,伸展自如,富有诗歌语言式的张力。又如写瀑布上的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上,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像花团锦簇……”三个句式齐整的比喻,排比铺陈,也是一种诗歌式的写法。

诗人写游记,往往遐想多于静观,抒情多于描摹。本文作者只用简洁的文字描写了身临壶口的所见所闻,而用更多的笔墨写了站在瀑布前的所思所感。

尽管作者读过李白歌咏黄河的诗句,听过《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但是只有身临其境,才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才明白了东渡抗日的将士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誓师出征的缘由。这是身临壶口的感悟,也是将眼前壮丽的景观置于历史与民族文化的背景,显示了黄河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

作者回忆他以前所见的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壶口,黄河展示了其另一面性格——“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这是回忆,也是比较,在比较中,多侧面地展示了黄河的风采,更凸显了壶口瀑布富有力量和气势的特点。

作者抒写了壶口瀑布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古人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礼记·乐记》)作者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内心反应,全在于壶口瀑布,在于“它的威力”、“它的雄风”、“它的精神”。作者通过写内心的反应,也间接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雄浑与壮观。

作者产生了奇思妙想,由壶口的“壶”,联想到了酒,想象到这“天下第一壶”盛满了美酒,它灌醉过前人,而今“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们大家”。这一连串的想象,顺理成章,是遐想,也是抒情,尽情抒发了壶口瀑布对作者的巨大感染,抒发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无限深情。

最后作者说:“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这是承接上文的由衷感慨,也是画龙点睛式的篇末点题。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让我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之情。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p1xp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