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关于拾拙的时尚顾问

拾拙是什么意思
  • 拾拙是什么意思

  • 拾拙是指藏巧于拙、以退为进的智慧。拾拙,不刻意求取人生在世,求巧在所难免。做人做事都一样,都希望从原始的粗糙,逐步走向精巧成熟。,是一种自在。拾拙,是一种自在要达到拙的境界,需要一种虚静的心境:无争,不强为,不造作,无机心。拙,不是笨拙,而是不刻意。拾拙,是一种回归拙,常常有一种...
  • 4051
拙器含义
  • 拙器含义

  • 器物的拙朴之意,不是精致或者所谓雅的对立面,而是体现在其未曾雕饰浑然天成的气息里了即是离自然之趣、天真之味、朴素之美、初始之纯更近一些,离精雕细琢、华丽繁琐、高贵典雅更远一些吧...
  • 32002
笨拙的拙读第几声
  • 笨拙的拙读第几声

  • zhuō第一声。“拙”,普通话读音为zhuō。“拙”的基本含义为笨,不灵巧,如笨拙、弄巧成拙引申含义为谦辞,称自己的,如拙作、拙见。在现代汉语中,“拙”字还有短浅的含义,如拙智、拙目。...
  • 16157
相见成拙的拙是什么意思
  • 相见成拙的拙是什么意思

  • 应该是相形见绌吧。相形见绌的绌是不够不足的意思。形是对照的意思,整个词语意思即为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作表示的是笨或者是做自谦词使用,一般组词为笨拙,弄巧成拙,拙劣等等。拙和绌两个字意思差不多,但是一般多用相形见绌。...
  • 10343
显拙与藏拙的出处
  • 显拙与藏拙的出处

  • 显拙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自嘲》:浮沉乖俗好,隐显拙身谋。藏拙出自唐代罗隐的《自贻》: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 29090
抱朴守拙的诗 藏巧于拙
  • 抱朴守拙的诗 藏巧于拙

  • 苏东坡《洗儿诗》曾慨叹: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一生历经磨难,几次险死还生,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愚”一点,“拙”一点,人生能顺坦一点。藏巧于拙,出自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
  • 23628
收拾的拾是第几声
  • 收拾的拾是第几声

  • shí第二声拾,普通话读音为shí、shè,最早见于说文时代。“拾”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掇也。从手合声。是执切”。在读作shí时,“拾”的基本含义为捡,从地上拿起,如:拾草,拾粪引申含义为收,敛,整理,如:收拾、拾掇“十”的大写。在读作shè时,“拾”的基本含义为蹑足而上,如:拾...
  • 29030
守拙归园田守拙的意思
  • 守拙归园田守拙的意思

  • 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守拙”即守正不阿,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守拙是一种智慧,心里明白,表面糊涂,看透不说透,看穿不说穿,给别人留面子,给自己留退路。懂得守拙的人,平易近人,不高人一等,不自傲自大,不夸耀自己,懂得收敛,懂得分寸,凡事有度,更容易受人欢迎。...
  • 20272
古人有拙言的拙言指的是什么
  • 古人有拙言的拙言指的是什么

  • 拙:笨拙。指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意思是让沈默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质朴方显采华。但“拙言”是指才疏口拙,不善应对。明显不是要沈默为人处事这样表现,以沈默从小展现出来的天赋也不应该,只是要沈默“箴言酌...
  • 4345
弄巧成拙的拙的意思
  • 弄巧成拙的拙的意思

  • 弄巧成拙的意思是绞尽脑汁想要耍个巧妙的手段来推动事情的发展,或达成想要的目的,提早促成某个交易,结果反而坏了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变得糟糕。这里的拙是蠢的,愚笨的,拙劣的,笨拙的办法,想法,主意等,引申为结局的糟糕与失败。这个拙字的意思是指,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却被...
  • 23458
收拾收拾的同类词
  • 收拾收拾的同类词

  • 努力努力享受享受了解了解打探打探打听打听分析分析娱乐娱乐紧张紧张暖和暖和凉快凉快学习学习精神精神放松放松活跃活跃热闹热闹飘扬飘扬鼓励鼓励表扬表扬说的说的尝试尝试积极积极参与参与麻利麻利伺候伺候孝敬孝敬炫耀炫耀安静安静按摩按摩透露透露照顾照顾安排安排整...
  • 15480
词语拾捡还是捡拾
  • 词语拾捡还是捡拾

  • 是捡拾。捡拾[jiǎnshí]搜集拾取。造句:每当退潮后,我们就到海滩上去捡拾美丽的贝壳。他从地上捡拾起掉下去的书本。俯身捡拾一抹花瓣,寄语相思,一片一片,随风散落天涯。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在海边捡拾起一块块漂亮的贝壳。...
  • 11437
拙政园是
  • 拙政园是

  •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1]&nbsp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 15891
勤能补拙的拙属于一般智力
  • 勤能补拙的拙属于一般智力

  • 不是,这里的拙指的是低下的智力,最起码是低于一般智力以下的智力,勤能补拙即是一个激励词语,也是一个谦词,它是激励人们要勤奋努力,养成勤劳的良好品格,同时谦称自己不够优,用勤劳去补救自己的缺点,所以这里的拙都是说智力低下的意思。...
  • 30756
弄巧成拙的巧和拙什么意思
  • 弄巧成拙的巧和拙什么意思

  • “弄巧成拙”的“巧”和“拙”分别指的是灵巧(指心思)和笨拙。弄巧成拙(拼音:nòngqiǎochéngzhuō)是一则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6789
拙见是什么意思 拙著
  • 拙见是什么意思 拙著

  • 试理解回“拙著”“拙见”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拙劣的论著、浅陋的见识。这些都是说话人对自己的著作和言论用谦虚谦逊的态度,使用谦词来进行表达的,表示客气,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并不是真正在贬损否定自己的论著和自己说出的话。拙著,拙见是什么意思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
  • 12864
拙见造句
  • 拙见造句

  • 1,笔者仅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浅知拙见,以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与研究,敬请广大同仁不吝赐教。2,笔者对该规定进行了评价,并且对此完善提出自己的拙见.3,今天不吝拙见,以求抛砖引玉,望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19747
收拾收拾类似词句
  • 收拾收拾类似词句

  • 收拾收拾类似词句有:享受亨受生活,掂量掂量后果归置归置东西,打扫打扫卫生清理清理垃圾,整理整理书包拾掇拾掇自己,缓合缓合关系打听打听消息,放松放松心情练习练习舞蹈,教训教训坏人糊弄糊弄妈妈,忽悠忽悠爸爸热闹热闹一下。...
  • 11964
拾缀与拾掇的区别
  • 拾缀与拾掇的区别

  • 拾掇:【注音】:shí/shèduō东北方言,意思是整理、收拾一下。拾缀:采集连缀。缀的解释:缀缝:补缀。缀上几针。连接:连缀。缀文(即作文章)。装饰:点缀。拾的解释: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收,敛,整理:收拾。...
  • 6272
拾新拾旧什么意思
  • 拾新拾旧什么意思

  • 意思是旧的东西是好的不能丢也要追求新的事物。“旧”,读音为ji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旧”的基本含义为过时的,与“新”相对,如旧式、旧俗引申含义为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如旧衣服、旧书。在日常使用中,“旧”也常做名词,表示鸟名,如鸺鶹。...
  • 32124
智者守拙的拙何解
  • 智者守拙的拙何解

  • 拙是能力,才华。守拙是说为人处事,最可贵的是低调。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收敛锋芒,说话总是咄咄逼人、言辞犀利,即使满腹经纶,也会遭人排挤,惹祸上身。做人如能守三分拙,自然安享余生。守拙就是为人示弱三分做事让三分利处世守三分拙,才能不被内心所困,不被外物所累,方能行稳致远。...
  • 19103
拙于言辞的拙是什么意思
  • 拙于言辞的拙是什么意思

  • 该成语中的“拙”意为“笨,不灵巧”。“拙于言辞”就是指不善于言谈,不会说话。“拙于言辞”在句式上属于状语后置句。“于言辞”做“拙”的状语。“拙”的基本释义有两种:一种就是上文所述的“笨,不灵巧”。另一种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如:拙作。拙见。...
  • 17369
鄙人拙见的拙是什么意思
  • 鄙人拙见的拙是什么意思

  • &nbsp&nbsp&nbsp鄙人拙见,一般是指本人的一些看法。自己谦虚的称“苯拙”。拙,本义是笨拙,不灵巧。这里的“拙”字是自谦之辞。比如:依鄙人拙见此事应该……&nbsp&nbsp&nbsp鄙人,是对自己的谦称,即本人。本意为知识浅陋的人。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唐谢曰:‘鄙人不知忌...
  • 27806
拙拙有余是成语吗
  • 拙拙有余是成语吗

  • 拙拙有余这不是成语,拙拙两个字错了。正确的只有绰绰有余,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拼音是chuòchuòyǒuyú,它的意思就是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该成语最早是出自《诗经·小雅·角弓》。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力等很宽恕。...
  • 4989
拙字名言
  • 拙字名言

  •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2、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4、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5、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 2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