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关于左传的时尚顾问

读左传的益处
  • 读左传的益处

  • 《左传》在传统典籍中最有高屋建瓴的意义,两千多年历史中的许多沿革、争议、改变,从风俗到立法,从秦朝郡县制到明代大礼议,甚至从中国的夷狄论、文学观到日本的武士道,都可以一路追溯到《左传》的世界。一切源于左传,是因为左传里确定了我们后来的大量价值观。后来两千年的儒家...
  • 21051
雀占鸠巢左传典故
  • 雀占鸠巢左传典故

  •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鸠占鹊巢的典故《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我自出钱租宅,汝何得鸠占鹊巢?”《诗经·小雅·黄鸠》:“黄鹊威威,禽鸠亮亮。将之浮云,佐其树渊。”“鸠占鹊巢”成语里的...
  • 18552
左传中怎样教育犯错的学生
  • 左传中怎样教育犯错的学生

  •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释义: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出处:《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
  • 23077
左传里的君子是谁
  • 左传里的君子是谁

  • 最有名的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前243年),名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厘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 19284
百人逐兔的故事出自春秋左传吗
  • 百人逐兔的故事出自春秋左传吗

  • 不是,出自《吕氏春秋·慎势篇》: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分未定也。分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在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译文:有一只兔子在野地里跑,有成百人在追捕,并不是一只兔子可以分给一百个人,而是因为所有权没有定下来的结果啊。所有权没有定...
  • 7402
左传提倡义战还是不义之战
  • 左传提倡义战还是不义之战

  • 《左传》主张从事义战。《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
  • 12167
左传纪事本末讲的啥
  • 左传纪事本末讲的啥

  • &nbsp&nbsp《左传记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断代史书,清高士奇(1645~1704)撰。全书五十三卷,包括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一卷和列国一卷,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记其大事。《左传纪事本末》就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事...
  • 24688
左传帮理不帮亲的出处
  • 左传帮理不帮亲的出处

  • 出自《寺人披见文公》。说有两个人要害晋文公,寺人披求见,晋文公不见,并且训斥他,说当初别人让你来两次谋杀我,你来得倒快,一天就到了,我被你斩断的袖口还在呢。你还是走吧。披回答说,臣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尽力为国君除掉有危害的人,意思就是您当时并非国君,现在您是我的君主,我当...
  • 9345
左传长于叙事的秦晋肴之战
  • 左传长于叙事的秦晋肴之战

  • 殽之战《左传》鲁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名孟明、西乞、白乙,使出...
  • 15607
古书左传说过什么
  • 古书左传说过什么

  • 1、政以治民,邢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左传·隐公十一年》)2、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昭公五年》)3、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5、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6、多行不...
  • 28707
左传的体裁是
  • 左传的体裁是

  •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体裁。《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
  • 22348
左传为什么叫左传
  • 左传为什么叫左传

  • 因左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编,所以成为左传。《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本指文字记载,在秦汉时代特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左”是姓氏,不过有人认为左丘明单姓“左”,也有人认为左丘明复姓“左丘”。还有一种别开生面的观点,认为“左氏”是地名。战...
  • 26720
劝同学用哪句左传的名言
  • 劝同学用哪句左传的名言

  • 用左传劝同学的名言:1、修己而不责人。(《左传·闵公二年》)[译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苛责别人。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
  • 29682
看左传书往右翻下联
  • 看左传书往右翻下联

  • 全文是,上联,从上至下看左传书往右翻,下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孟昶题写的中国第一幅春联后,它开始在民间风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已蔚为大观,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关于对联的作品有很多。...
  • 28085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出自左传
  •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出自左传

  • 不是出自《佐传》,而是出自《管子》。《管子》有云:“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在管子看来,士、农、工、商都应讲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之于己,是坦荡磊落、真诚无伪诚信之于人,是...
  • 10371
长期读左传是什么感受
  • 长期读左传是什么感受

  • 在历史长河中,我发现了仁者如鲍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赢得另一片艳阳天。最愚蠢的莫过宋襄公,战争中讲仁义,不攻击过河的部队,不攻击没有列好阵的部队,最后几乎命丧黄泉。岂不知“春秋无义战”。读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了社会的...
  • 20997
左传坚持正义的句子
  • 左传坚持正义的句子

  • 有:“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于《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说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还有“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出自于《左传·阳公五年》。意思是说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 5096
春秋左传中的经传体
  • 春秋左传中的经传体

  • 《春秋》经言“郑伯克段于鄢”,《左氏春秋传》对此作传,示其本末,这就是经传体,类似后世的注,评《春秋》是五经之一,其特点是微言大义,春秋始于平王东迁,终于三家分晋,其特点是礼崩乐坏,无义战孔子审编《春秋》,崇尚周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家国同构,对春秋时期君主,诸侯,大夫,士,民等...
  • 27589
左传与什么合称什么
  • 左传与什么合称什么

  • 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
  • 27588
左传译注哪个版本好
  • 左传译注哪个版本好

  • 左传译注洪吉亮的版本好左传看了不少版本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两本,都是中华书局的,作为文本阅读最佳。2、参考译文,沈玉成和中华书局三卷本都不好。贵州人民出版社的两卷本《左传全译》最佳。...
  • 12995
左传的传是文体标志词吗
  • 左传的传是文体标志词吗

  • 《左传》中的“传”是为经书作注的文字,不属文体标志词。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nbsp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
  • 23497
左传隐公元年有何启示
  • 左传隐公元年有何启示

  • 1、从共叔段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不能肆无忌惮,不能贪得无厌。共叔段先是把分封的城墙修得超过三百方丈长,成为国家的祸害后又肆意扩大地盘,最后又进攻国都。多行不义,终致身败名裂。2、从武姜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办事。因为庄公“寤生”就不喜欢他,因为喜欢共叔段就...
  • 16426
春秋左传阅读顺序
  • 春秋左传阅读顺序

  • 《春秋》和《左传》的阅读顺序。先读《春秋》后读《左传》。如果能两者一起读,则更好了。其理由如下:1、《春秋》一书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料,整理出的一部鲁国编年体历史文献,但言简意赅,文字非常简约,只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但没有记述事情的过程。读起来较难理解。2、《左传》是左...
  • 19977
左传有哪些经典的话
  • 左传有哪些经典的话

  •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是不明智的。2、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一朝放走了敌人,就会成为几代人的祸患。3、先人有夺人之心。出自《左传·...
  • 19757
左传第一篇
  • 左传第一篇

  • 《左传》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他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
  • 1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