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柔美女性網 >

關於為鑑的時尚顧問

從此為鑑是什麼意思
  • 從此為鑑是什麼意思

  • 這個成語應該是以史為鑑。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指以古代的人、事作為當今人、事的借鏡。從正面積極地告誡人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國家,小到自我修養,都應該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這個成語出自於《尚書》論證“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拼音:yǐshǐwéiji...
  • 24586
以歷史為鑑以人為鏡全句
  • 以歷史為鑑以人為鏡全句

  • 出自《舊唐書·魏徵傳》,全句為:太宗謂樑公曰:&#34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34...
  • 28073
為鑑的意思是什麼
  • 為鑑的意思是什麼

  • 為鑑意思是:作為借鑑、作為榜樣的意思。鑑,盛水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鑑初為陶質,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現青銅鑑,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最為流行,西漢時仍有鑄造。用途一是盛水以為鏡子之用,所謂“以人為鑑”、“以史為鑑”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二是盛冰,《周禮·天官·凌人》...
  • 24304
藉此為鑑是什麼意思
  • 藉此為鑑是什麼意思

  • 藉此為鑑的意思是:可以作為警戒或引為教訓的事。藉此鑑同引以為戒,意思是指把過去犯錯誤的教訓拿來作為警戒,避免重犯。出處春秋-左丘明《國語·楚語下》“人之求多聞善敗,以鑑戒也。”白話釋義人的追求見聞廣博善於失敗,以借鑑的。用法示例我們一定不能盲目行事,要依據前人的...
  • 17810
以銅鏡為鑑的意思
  • 以銅鏡為鑑的意思

  • 這段話的讀法是: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句子的意思是:用銅鏡照自己,可以端正衣冠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歷代為什麼興衰更替。原文出自《貞觀政要·卷二·論任賢》: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 20882
以此為鑑同義詞
  • 以此為鑑同義詞

  • 沒有同義詞。“以此為鑑”意思是以某人、某件事為教訓,從中獲得經驗,下次避免再犯。鑑是漢語常用字,古字寫作“監”。“監”始見於甲骨文,其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裡照臉。後來“監”常用於監視之義,大約到春秋時加“金”旁成為“鑑”,指映照的工具——盛了水的大盆,類似於後...
  • 13184
以史為鑑排比句
  • 以史為鑑排比句

  • 您好,非常高興能夠回答您的這個問題。這是唐史《貞觀政要》中的一句話。是唐朝的第一名臣魏徵勸諫唐太宗李世民的話,原文是這樣的:“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非常感謝,以上回答供您參考,但願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學習,一起...
  • 31829
什麼以史為鑑
  • 什麼以史為鑑

  • (一)以史為鑑,漢語成語,最早出現在《尚書》論證“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時,意為以古代的人、事作為當今人、事的借鏡。(二)“以史為鑑”的意識,早在《尚書》論證“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時就出現了,《詩經·大雅·蕩》則明確有“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的說法。(1)晉·葛洪《抱朴子》...
  • 23050
學史為鑑的意思
  • 學史為鑑的意思

  • 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學習歷史是為了借鑑過去的經驗和教訓,讓自己現在和未來的人生能夠得到幫助和行穩致遠。體現了一個人對過往歷史的正確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我們不管是歷史還是過去的事情都要吸取經驗教訓,這樣才能夠為我所用,才能去創造更多的美好和價值,才不會讓自己輕易走...
  • 4065
傷情鑑定去哪位鑑定為準
  • 傷情鑑定去哪位鑑定為準

  • 答傷情鑑定應當去有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醫療機構鑑定,由具有職業資格的醫生出具診斷證明,對於精神病的傷情鑑定,應當去有精神病鑑定資格的鑑定機構進行鑑定。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式規定》第八十九條對人身傷害的鑑定由法醫進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的醫療...
  • 9325
以史為鑑的修辭
  • 以史為鑑的修辭

  • 比喻: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34這段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魏...
  • 22637
以蘇為鑑意思
  • 以蘇為鑑意思

  • “以蘇為鑑”,是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學習蘇聯的革命和建設經驗“以蘇為鑑”,是指20世紀50年代末以後,借鑑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尤其是蘇聯解體的教訓。中國共產黨是有獨立自主精神的黨。毛澤東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時刻,提出了“以蘇為...
  • 19749
以史為鑑的鑑的意思
  • 以史為鑑的鑑的意思

  • 這裡的鑑是鏡的意思。以史為鑑,漢語成語,最早出現在《尚書》論證“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時,意為以古代的人、事作為當今人、事的借鏡。“以史為鑑”的意識,早在《尚書》論證“以周代商”的合法性時就出現了,《詩經·大雅·蕩》則明確有“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的說法。...
  • 4973
歷史特點 以史為鑑
  • 歷史特點 以史為鑑

  • 中國歷史總逃不出一個怪圈,我們以史為鑑可以發現一個封建王朝一般存二百年左右就會出現農民起義,然後是戰爭最後又出現一個新的王朝。會出現這種原因是王朝的土地被大量權貴所龔斷確不用交稅,而無地的農民確要被剝削再加上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農民只能起義推翻舊王朝。...
  • 5911
識貨上鑑別為什麼總是無法鑑別
  • 識貨上鑑別為什麼總是無法鑑別

  • 一般在鑑別的時候總是無法鑑別,就說明你所鑑別的商品在系統目錄裡邊並沒有沒有當前你自己個人商品的上傳資訊,所以沒有辦法針對資訊進行稽核...
  • 30737
引以為鑑類似成語
  • 引以為鑑類似成語

  • 引以為鑑的意思就是參照某人或者是某事的方式方法去執行,前車可鑑。類似的成語,引以為戒,它和引以為鑑是有區別的。常指用自己和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警戒自己,避免重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藉助外力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政錯誤。...
  • 17043
以案為鑑的讀音
  • 以案為鑑的讀音

  • 以案為鑑讀音:yǐànwéijiàn“鑑”,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jiàn,最早見於金文中,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鑑”的基本含義為照,如光可鑑人引申含義為觀察,審察,如鑑別、鑑定。在日常使用中,“鑑”也常做名詞,表示鏡臺,梳妝檯,如鑑臺。字源演變“鑑”,初見於金文中,本...
  • 24009
以案為鑑意思
  • 以案為鑑意思

  • 以案為鑑的同義詞是吸取教訓意思就是以這次錯誤的行為為借鑑吸取教訓。遵紀守規,以案為戒、以案明紀、以案促改、以責促行,風清氣正。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常備不患、長治久安、以案為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案遵紀,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嚴於律己、切實築牢、拒腐防變。嚴格...
  • 4024
心心鑑定為什麼顯示無法鑑別
  • 心心鑑定為什麼顯示無法鑑別

  • 鑑定的物品沒有相關的認知師執政,所以沒有鑑定的方法,如果要鑑定真偽,必須要有真實的物品詳細記錄以及物品的原樣,沒有損壞,再鑑定時還必須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以及真實的身份資訊才能進行鑑定...
  • 12459
引以為鑑下一句
  • 引以為鑑下一句

  • 1、引以為鑑,千萬不能恃才傲物,否則,就會如這隻猴子似的,為自己引來殺身之禍。2、引以為鑑,可望安然度過。3、引以為鑑,爭取在第二卷努力改進,用更快更好的更新來回報大家一真以來的支援。4、引以為鑑,切勿樂極生悲。5、引以為鑑,嚴格幹部提拔任用標準。6、引以為鑑,萬不可小覷天下...
  • 18339
以銅為鑑完整句子
  • 以銅為鑑完整句子

  • 這句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原文大概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以銅為鑑,可以製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主要是用來評價他的大臣魏徵的一這句話的完整句是:&#34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34二這句話是魏徵對唐太宗李世民所講,李世民也就是依靠這些諍臣的服佐開創了貞觀...
  • 20077
以案為鑑讀音
  • 以案為鑑讀音

  • yǐànwéijiàn“以”的基本含義為用,將,如以一當十、以往鑑來引申含義為依然,順,如以時啟閉、物以類聚。在日常使用中,“以”常做名詞,表示原因,緣故。“為”的基本含義為做,行,做事,如為人、為時引申含義為當做,認做,如以為、認為。在日常使用中,“為”也常做介詞,表示被,如為賊所盜...
  • 4019
以史為鑑是成語嗎
  • 以史為鑑是成語嗎

  • 以史為鑑不是成語。正確成語是:【成語】:以古為鑑【拼音】:yǐgǔwéijiàn【解釋】: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鑑戒。【出處】:《新唐書·魏徵傳》:“以銅為鑑,可正衣寇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按《舊唐書·魏徵傳》“鑑”作“鏡”。【拼音程式碼】:ygwj【近義詞】:以古...
  • 8184
引以為鑑的鑑什麼意思
  • 引以為鑑的鑑什麼意思

  • 引以為鑑的“鑑”的意思是“借鑑”,意思是以他人或自己犯錯誤的教訓作為警戒,即“引以為戒”,出自《國語·楚語下》:“人之求多聞善敗,以鑑戒也。”例句:1、而旁人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可以引以為鑑。2、他要讓所有人知道晉商的嘴臉,要讓全天下的商人引以為鑑。3、這個慘痛...
  • 9680
以史為鑑是讚揚誰
  • 以史為鑑是讚揚誰

  • 魏徵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於犯顏直諫著稱。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每進切諫,雖極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動搖,使太宗也為之折服。為了維護和鞏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統治,曾先...
  • 2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