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柔美女性网 >

绿色生活 >心理 >

古代耕牛的称呼

古代耕牛的称呼

古代耕牛的称呼

古时,人们根据牛的雌雄不同,也赋予了它不同的称谓。公牛称牡牛、犣牛、牯牛、牤牛。但牯牛又与牡牛、犣牛、牤牛不同,牯,原指母牛,在这里它特指阉割过的公牛。明·张自烈《正字通·牛部》:“牯,俗呼牡牛曰牯。”母牛称作牝牛、牯牛。“牝”与“牡”是反义词,《说文》:“牡,畜父也。牝,畜母也。”牡牝:雌雄两性。

古代耕牛的称呼

《说文解字·牛部》对牛在不同年龄段的称谓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中将刚出生不久的牛称为犊,“犊,牛子也。”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便是此意。无角的小牛称作犝,“犝,无角牛也。”

《尔雅·释畜》:“犝牛。《注》无角牛。易曰童牛之牿是也。”两岁的牛称牬,“牬,二岁牛。从牛,市声。”三岁的牛称犙,“犙,三岁牛。从牛叁声。”四岁的牛称牭,“牭,四岁牛。从牛从四,四亦声。”八岁的牛称犕,“犕,八岁牛。”

又《玉篇》:“犕,牛八岁也。”

  古时,人们根据牛的雌雄不同,也赋予了它不同的称谓。公牛称牡牛、犣牛、牯牛、牤牛。但牯牛又与牡牛、犣牛、牤牛不同,牯,原指母牛,在这里它特指阉割过的公牛。

明·张自烈《正字通·牛部》:“牯,俗呼牡牛曰牯。”母牛称作牝牛、牯牛。“牝”与“牡”是反义词,《说文》:“牡,畜父也。牝,畜母也。”牡牝:雌雄两性。

  牛的生活环境不同,它的称谓亦不同。有一种牛常住于水,古人称之为沈牛,亦作“沉牛”,即水牛。

李善注引张揖曰:“沈牛,水牛也,能沈没水中。”这里的“沈”通“沉”。

另一种牛常出没于山林,古人称之为旄牛。《山海经·西山经》提到“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旄牛、麝其鸟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山海经·北山经》:“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郭璞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旄”古同“牦”,它也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牦牛。还有一种牛生存于沙漠,古人称之为牥牛。

《玉篇》:“牥,良牛名。日行二百里。”牥牛其颈背部有隆起,故又云牥驼。还有一种牛常耕于田,俗称耕牛,在古时人们将这种牛称之为乌犍,因其为乌黑色而得名。

唐·唐彦谦《越城待旦》诗:“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乌犍托此生。”

  牛的称谓还不止这些,它还有许多的代称,在古书中是这样说牛的:在十二地支中,丑属牛。故牛又称丑牛。

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丑,牛也。”牛有异名“土畜”。

《魏书·礼志一》:“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牛牢(牢,乃养生畜的圈)大,故称牛为“大牢”。

李时珍《本草纲目》:“《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古时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后专指牛。

《大戴礼记》:“诸侯之祭,牛曰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牛称“一元大武”或简称“大武”。牛又被戏称“黑牡丹”。

宋代苏轼《墨花》诗:“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也有人将“觳觫”代称牛。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原为形容牛的恐惧样,后为牛的代称。

标签: 称呼 耕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rmnxw.com/lvse/xinli/45en0m.html